智叟王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铮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华东师大、中国科大教授

博文

快走出死胡同吧:从哥本哈根到好本哈根(增补)

已有 4742 次阅读 2009-12-11 12:34 |个人分类:为科学而科学|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气候, 哥本哈根, 最优

 

哥本哈根谈判在继续,会议已经陷入了混乱,中国声音越来越被忽视。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是会议开始就步入歧途,在气候谈判方面,各国政府根本就不应该谈减排指标,而是应该分配排放空间的剩余配额。

什么是排放空间的剩余配额?既然二氧化碳增加带来了温度升高,但是还没有得到阈值,那么人类就可以确定一个目标,控制大气升温的大气成分的二氧化碳含量,这个含量对应个总量,总量减去已经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是剩余排放空间。

我们认为在控制2050年的大气二氧化碳不超过500ppm的目标下,以某一年为计算基准年,分配从当年开始计算的剩余排放量,按人均排放权相等计算每个国家的课排放量。例如,在人均排放权均等的原则下,以1980年配额基准年(因为1980年人类认识到了碳排放问题),且以2013年(因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为配额实施计算年份,则可以得到各国被允许的排放量。如果一个国家碳排放配额不够,可以到国际市场向那些配额丰富的国家购买排放权空间。实际上配额丰富的国家,正是世界贫穷的发展中国家。

当然这个配额基准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谈判讨论:工业化开始的 1860年?西方国家进入大量排放的1900年?认识到气候变暖问题的1980年?京都议定书确定的1990年?或者京都决定书到期的2012年?当然也可以是2005年。根据吴静、朱永彬、马晓哲和刘昌新模拟的结果,我个人的意见是1980年合适,或者就以1990,2012年为基准年都有道理。

欧美代表团为什么要坚持指标呢?第一逃避了他们的历史责任,第二为自己挣得更多机会。例如Stern方案,要求发达国家减排1990年水平的80%,发展中国家减排1990年水平的50%,看起来发展中国家似乎占了便宜,实际上因为1990年发展中国家的排放水平低,这个标准使得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排放机会。例如2005年美国人均排放权约为中国的5倍,减排80%,以中国为1,美国得到的排放量是1,而中国就只有0.5了。现在美国承诺减排2005年的17%,再多说一点是20%,人均排放是4。中国承诺碳排放强度降低45%,计算可得相当于到2020年,碳排放量比2005年增加1倍,人均量为2,换言之,美国的人均排放量仍然是中国的 2倍。指标方法是很容易导致新的不公平的。

我们发展中国家应该醒醒了,不跟发达国家玩什么减排指标,要与他们谈排放权均等!只要平等,用不着说“不高兴”,谈判不是为了高兴而是为了平等。

丹麦人希望Copenhagen变成Hopenhagen,充满了希望和爱好。我把Hopenhagen译为“好本哈根”,中文的“好”有两个读音,一个是期望,一个是优越,合起来就是追求最优。只有在人均排放权相等的条件下,才能为气候保护带来最优,从哥本哈根到好本哈根。

发展中国家代表团跟着讨论排放标准,只能中了欧美的套。

呼吁大家推荐,因为这是重要问题,中国代表团需要出新招。先谢谢!



环境问题思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11-277810.html

上一篇:中国减排承诺的风险及2040年达到碳排放高峰的科学论证
下一篇:哥本哈根最后文件评述:不是最好,比没有要好
收藏 IP: .*| 热度|

16 曹俊兴 杨学祥 储诚进 祖乃甡 陈龙珠 张檀琴 张星元 曹聪 梁卫理 吕喆 迟菲 陈先锋 余坚 虞左俊 侯振宇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2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