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塔晴云”是瘦西湖一景。《扬州画舫录》卷十四,“‘白塔晴云’在莲花桥北岸,岸漘外拓,与浅水平。水中多巨石,如兽蹲踞;水落石出,高下成阶。上有奇峰壁立,峰石平处刻‘白塔晴云’四字。”是块奇石,并非有塔。《扬州画舫录》中的“白塔晴云”现已不存。
但瘦西湖畔确实有白塔。《扬州画舫录》卷十三,“莲性寺在关帝庙旁,本名法海寺,创于元至元间,圣祖锡今名,并御制《上巳日再登金山诗》一首,书唐人绝句一首,临董其昌书绝句一首。上赐‘众香清梵’扁,皆石刻建亭,供奉寺中。寺门在关帝庙右,中建三世佛殿,旁庑十余楹,通郝公祠,后建白塔,仿京师万岁山塔式。塔左便门,通得树厅,厅角便门通贺园,厅外则为银杏山房。赵賸翁诗序云:‘出天宁门近郊二里,有法海寺精舍一区,曲水当门,石梁济渡,凡游平山者,以此为中道。’僧牧山,字只得,工于诗。
寺中多柏树,门殿廊舍,皆在树隙,故树多穿廊拂檐。所塑神像,出苏州名匠手,皆极盛制。而文殊普贤变相,三首六臂:每首三目,二臂合掌,馀四臂擎莲花、火轮、剑杵、锏槊并日月轮、火焰之属。襁身着虎皮裙,蛇绕胸项间,努目直视,金涂错杂,光彩陆离,制更奇丽。殿后柏树上巢鹤鸟无数,其下松花苔藓,作绀碧色;加之鸟粪盈尺,游人罕经。中建台五十三级,台上造白塔,塔身中空,供白衣大士像。其外层级而上,加青铜缨络,鎏金塔铃,最上簇鎏金顶。寺僧牧山、开山,年例于十二月二十五日燃灯祈福。徒传宗,精术数。乾隆甲辰,重修白塔甫成,传宗谓向来塔尖向午由左窗第二隙中倒入,今自右窗第二隙中侧入,恐不直,遂改修。按欧阳《归田录》,记开宝寺塔,为都料匠预浩所造。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浩曰:‘京师地平无山,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此则因地制宜,又非拙工可同日语也。”
白塔现在仍可见,而且塔下基座上刻着“白塔晴云”四字。塔身洁白,名副其实,但可惜不是晴天。这座高三十余米砖砌喇嘛塔,位于莲花桥南侧法海寺旁,推测是莲性寺原址内。塔建于方形台基上,台基筑台阶五十三级,象征佛教里的“五十参”,台基正中有砖雕须弥座,座为八角四面,每面三个龛,龛内塑十二生肖像,象征十二时辰,座上为宝瓶形塔身,南面有壶门(装饰性拱门),内供白衣大师像,其上是十三层塔刹,刹上置铜葫芦顶。虽然称“仿京师万岁山塔式”,但并不相同。如陈从周先生在《品园·瘦西湖漫谈》论及,“白搭在形式上北海相仿佛,然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有别于北海塔的厚重工稳。”事实上,北海白塔是寺庙塔,而扬州白塔其实是园林塔。
最后两张照片是白塔旁的法海寺。始建于1300年前的唐初。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皇帝南巡扬州时赐名“莲性寺”。咸丰年间,毁于兵火,重建后名为“法海寺”。佛法如海,广大无边。60年代中后叶被毁,庙宇倒塌。1996年到2004年重建,为江苏省唯一净律双修尼众道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