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位近三十年前的学生要求加微信好友。不知道他有什么事情,就同意了。原来只是表达一下他作为学生对教师的谢意。他是机902班学生。在1991-1992学年度的两个学期,我给他所在班级讲110学时的理论力学。在1992-1993学年第二学期,给机901和2两个班讲50学时机械振动。班导师我当过,但是不是给他的班,我不能肯定。我的记录是在1991-1992学年度给机89当过班导师。耐人寻味的是,我跟学生讲过许多话,让人记住的居然是“补考不算什么”。或许教师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说。
过去学生的致谢算是中秋节前的精神礼物吧!对任何礼物都觉得受之有愧,但还是挺开心。那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多少也是东瀛文明耳濡目染的结果。我也有很感激的教师,但并没有找上门表达我的感谢之情。这似乎更是华夏传统。
我与人交往比较少,对所有人尊重胜于关切。因此倾向于认为,留下深刻个人影响的学生是例外而非通例。因为罕见,所以贴出来留存。
以下是微信的全文(括号中是我的答复)。
您好,陈老师。几十年教学桃李满天下,您可能不记得名字,我描述一下我身高180,体格魁梧类型,鞍山人,经常问您问题,您当时不仅是我们的理论力学和选修课振动力学的授课老师,还是我们班的班主任,更是我们的知心朋友 兄长,所以我们当时谈的更多的是如何读好大学,快乐读书 ,我大学时成绩不好,勉强及格,偏偏理论力学考了九十几分
我们这届毕业生这些年偶尔会聚会,我总是跟同学提起您,有一次王立萍老师参加聚会提到您在上海,她又把您电话号码给了我,我这才冒昧地联系您
[照片略]
后排穿白领衣服的就是我,这是我们去年几个同学聚会时候的照片。
(真不记得了,抱歉)
是啊 这么多年了 我倒是对您印象很深。
(谢谢)
(我不是班主任吧?好像当过班导师?)
对 应该称作班导师
想着我们都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了,,我94年毕业后在鞍钢工作三年,来到了日本,辜负了您和钢院老师们的期望,这些年没有从事与机械相关的工作,在日本居住
对您印象最深的是像大哥一样 跟我们谈心 说补考不算什么 ,
(挺好,开心就好)
没有什么特别事情,就是问候老师。
希望能在您方便时候,我们跟您在鞍山能聚聚,更希望来日本时候能见面。
我住在日本北海道札幌 期待您来旅游的时候能请您吃北海道特色料理。
(多谢多谢!后会有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6 2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