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高一忆旧:不求甚解读闲书 精选

已有 6211 次阅读 2016-11-19 19:29 |个人分类:往事钩沉|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数学, 回忆, 读书

本来如在《高一忆旧:数学竞赛集训余话》结束时所说,高一忆旧这个系列准备打住了。按照本博客的惯例,系列博文总要编个目录。看到这个目录,我感觉少些什么。老师也好,同学也好(不论男女),其实我都不是很在意,至少当时如此。就算后来想改主意,也早已失联了。撞车、数学竞赛显然非常态。如果就此打住,漏掉了高一最主要的事情,那就是读书。做功课备考的高中生都是相似的,这方面我自己也乏善可陈。因此我只说说当时读的课程之外的闲书。

因为我不是用功的学生,所以读闲书的时间比较多。既然是闲书,也就是随便翻翻,不求甚解。主要是各种数学小册子,后来也有些古典文学的小册子,还有当代的小说和诗的期刊。如果我记忆可靠的话,文学的书在高二读得比高一多些。因此这里就只说数学闲书。

印象最深的是北京什么出版社出的一套《数学小丛书》,有十几种。多数是重印文革前版,也有少量是新著。基本都出自大家手笔。华罗庚就写了好几本,包括《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讲同余问题的不定方程求解。印象特别深刻是卷首诗,有两句云

神奇化易是坦途,

易化神奇不足提。

我信以为真,致使长期忽略了忽悠能力的培养。悔之晚矣!同一丛书还有华罗庚的《从杨辉三角谈起》和《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虽然谈什么我现在完全没有印象了。不要以为华先生“谈起”的书就是科普,我还有本他的《从单位圆谈起》,就看不太懂。丛书第二种是段学复先生的《对称》,我觉得很有意思。后来还看些群论及其基础抽象代数的书。本科毕业时报考段先生领衔的北大群论与组合数学专业硕士生,当然没有考取。其他还有几本记住但未必记准)作者和书名,闵嗣鹤《格点与面积》、吴文俊《力学在几何中的一些应用》、姜伯驹《一笔画和邮递线路问题》、龚晟《从刘徽割圆谈起》、范会国《几种类型的极值问题》、史济怀《平均》等。尽管具体内容已经记不住了,但当时的感受多少还有印象。那就是,这些书引人进入一个恢弘的世界,渺小的自己那个世界中体认知识的美好、奇妙和有趣。这使我始终有谦卑心,即使在我最轻狂的时候,也不曾有对知识的傲慢。

上海教育出版社也出不少数学的小册子。作者中也有些名家,如柯召、张景中、单墫等。书的数量更多,每本书篇幅也要相对大一些。总体上,知识密度更高,但思想性似乎比前面提到的《数学小丛书》略有逊色。

还有些翻译的书也很好玩。如《数学万花镜》《一百个数学问题》《又一百个数学问题》等,虽然那些题目多数我不能独立做出。

回顾过去,觉得常在过去大家院子里见到的对联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

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听起来很陈腐,但至少第二句,还是有些道理。特别是,把读书理解为读闲书而不是准备考试。


高一忆旧:老师们

高一忆旧:同学们

高一忆旧:女同学们

高一忆旧:车祸

高一忆旧:数学竞赛集训

高一忆旧:数学竞赛集训余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015695.html

上一篇:福州西禅寺:罗汉堂下望
下一篇:《在奥利斯的伊菲革涅亚》
收藏 IP: 61.161.177.*| 热度|

9 黄永义 徐世文 张球新 王林平 刘全慧 袁天宇 武夷山 侯成亚 xls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9: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