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及其应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uda1112 北京大学概率统计专业博士,聊聊概率及其应用,也聊聊教学科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博文

当科学遇到“偶然”

已有 5433 次阅读 2010-8-30 16:50 |个人分类:概率论问题讨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偶然, 科学, 概率论, 信仰, 巧合

周末看到央视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沈阳某养老院门前的干水池,在一阵暴风雨过后积聚了很多水,令人惊奇的是池中竟然出现了几十条鱼。因为水池是封闭独立的水系,所以这些鱼是不可能从其它水系游过来的。于是,这些鱼从何而来?养老院的老人们于是相信,这是从“天而降的神鱼”,预示着吉祥如意。

电视台当然不会停留在这样的答案,他们经过走访气象专家,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当地在暴风雨过程中可能出现过龙卷风,这龙卷风在经过离养老院不远处的一个鱼塘时,连鱼带水卷起,待到龙卷风运动到养老院,能量渐渐减弱,而且刚好,鱼和水一起坠入原先干涸的水池。

整个解释当然是科学角度的,因为根据当时暴风雨的情况,的确可能出现龙卷风,而龙卷风的能量是可以卷起鱼的。但是,这种解释也是无法让人十分信服的。一方面,由于龙卷风生命周期非常短,气象部门称很难跟踪拍到龙卷风的运动;另外,凭什么这龙卷风就刚好在水池处就没有能量了,而把所有的鱼不偏不歪地精准投放到水池中呢?

我想,老人们最大的疑惑,还是在于这种“偶然”。虽然现代人不情愿相信“天降神鱼”的说法,但是我想大家同样不会对“刚好掉到水池”的说法给予多少好感。换句话说,从认同感而言,人们对这种“偶然”的科学解释不会无条件地亲近。

我相信,现代人还是信赖科学的,这是基于科学长期积攒的“信誉”。现在我们看到月食不会再说“天狗吃月亮”,即便我们说不好月食的具体成因,但多少知道那是天体运动的结果。诸如此类的科学解释是深入人心的。

但是,即便是今天,科学仍然很难解释一些非常根本的问题,甚至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些问题都很难像过去解释诸如月食这样的问题那样,给予人们满意的答复。因为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跟偶然性有关系,而偶然性是一个大家不大愿意接受的态度。

最突出的就是关于达尔文的学说。绝大部分生物学者还是相信“演化”的,只是现代“演化”的内涵比过去要更加丰富。但是,人们还是很容易动摇关于演化学说的信心。我估计主要原因就在于,生物演化的很多环节的实现,其实是基于一些“偶然”。一旦触碰到这样的地方,科学的解释就有些笨手笨脚,即便它极有可能就是事实。人们经常会问,如果你质疑“创世纪”,那么面对“经过长年累月的选择和变异积累,大自然从简单的生物逐步进化成现今丰富多彩的世界”的达尔文式的解释,你觉得又能好得了多少呢?换句话说,当你困惑于我们神奇的世界之时,你是愿意相信“有位至高无上的主精心策划了这一切”的故事,还是愿意相信诸如“经过成千上万的偶然的化学反应造就了我们”的故事呢?

就好像,热恋中的人总喜欢反复提及彼此是如何的天生一对,上天如何注定让两人在一起。这时,如果谁凑上去说,“你们只不过是碰巧遇上了而已”,除了自讨没趣,兴许还会挨顿揍。

或许,很多时候人们把“解释偶然”的重任压到概率论上面来。但其实,概率学者只是不排斥偶然性的存在,但他们并不擅长解释偶然。概率也只是在基于偶然的前提下去定量刻画一些事情。在概率学家眼中,分布是绝对的,或者说世间万物都是以一定概率出现的,而确定性的事情只是作为其中“以概率1”出现的某些特殊情况而已。从这个角度,概率的确宽容一些,“偶然”无非是出现的概率小而已,但终究是无法忽略的。只能说,这是概率论处理问题的“态度”,至于说这种态度有没有人买账,那是另一回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9728-357611.html

上一篇:康奈尔大学风景
下一篇:柳智宇,那个心向佛门的北大数学天才
收藏 IP: .*| 热度|

6 徐磊 鲍得海 赫英 李鑫 吴怡 许亮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2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