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科学之余,稍微往远处想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yuanyu 关于科学、教育和社会的一点个人思考。

博文

对中长期教育规划重大问题的一些思考(一) 精选

已有 3817 次阅读 2009-3-3 21:01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育, 价值观, 发展纲要。

从新闻里获悉教育部正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收集意见,并总结出20个重大问题继续征询社会建议。作为一名在国内外都接受过教育并在这两种环境下一直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知识分子,想提供一些个人想法。这些想法来自多年对不同社会环境和教育体系的亲身感受和由此引发的思考,借此机会成文。本来是要在期限内交给征集委员会的,但是因为忙于俗务耽搁了。干脆在这里发表吧。
 
 
1.教育的价值观问题
 
首先,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首先必须明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事关一个社会的根本价值观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与20个重大问题的关系,是所谓‘道’与‘术’的关系。而恰恰是这个根本问题,我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忽视。
一个缺乏正确价值观指导的体系,将无法最终产生对社会的将来有积极意义的输出。价值观的混乱和缺失,导致教育被庸俗的社会价值观劫持,从相反的角度,教育不 但没有实现对这些庸俗价值观的有力制约乃至矫正,反而在很大程度上让自己失落在价值观的混乱当中。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
 
  • 受教育的个体一味追求书本知识,考试分数,升学,进名校,出国而且是争进国际名校,出名,发财,升官,等等;而忽略作为公民的基本责任观、道德观和个人综合能力、素质、修养的发展。 
  • 微观教育实体(中小学、大学等)一味追求升学率,排名,创收,乃至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洞目标(例如‘争创世界一流’),等等;而忽略其培养健全的社会公民的责任。
  • 宏观决策失误。体现在各级政府将教育作为负担而不是战略投入;教育主管部门忽视教育基本规律,忽略教育对象-人-的多样性和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将教育标准 化,变成削足适履、适者生存、‘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式筛选工具,抑制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又将教育市场化、商品化、而 侵蚀本来就不充分的教育公平;通过政策盲目扩大规模,盲目乃至强制并校,以大充好,进行僵化量化的评估,导致教育实体的单一化,同质化,毕业生数量剧增而 平均教育质量下降。
那么什么是对于中国来说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这个答案,其实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的核心-人民-这两个字,和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上。
 
我认为,首先必须明确认识到,文明的社会、繁荣的经济和富强的国家,是建立在具备共同的价值观、相近的道德观、高度的责任感,而又具有各种高度异性的思维方式、审美观、知识结构和专门技能的人民的基础上的。
 
 
 教育最根本的价值观,就是教育应该凝聚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提高全体人民的公共素质和道德,同时尊重并为每个公民的个性发展提供等同的机会,从而发挥整个国 家的最大潜力,为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公平、丰富多彩的社会和具备强大综合软、硬实力的国家提供最基本的基础。而为这个宏观目标进行的任何投入,都是对国家未来的最有价值的投入。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价值观,每一个公民的受教育权利是在宪法中得到保障的基本权利。国家必须从真正从宏观战略高度出发,根据国家目前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对未来发 展的预期,通过制定反映以上价值观的宏观政策和措施,在微观上履行它对每个公民的承诺。只有在微观上做到保障每一个公民受到适合其需要和能力的、全面的教 育,才可能达到发挥其对社会贡献潜力的目的,进而达到以上宏观的目标。否则,再好的宏观战略和宪法法规,都是空话。
 
个人认为,明确了这一根本问题,对20个重大问题的答案即可以变得明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8395-218229.html


下一篇:对中长期教育规划重大问题的一些思考(二)
收藏 IP: .*| 热度|

2 武夷山 孙学军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0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