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yizhang6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ianyizhang6

博文

果蝇大会小结 精选

已有 9156 次阅读 2010-4-17 23:16 |个人分类:分子遗传|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术, 果蝇

     
      在上上星期的一篇博文中,我提到了去参加果蝇大会。会开完了,应该给个简单的报告,以示有始有终。
        上次我说过,小会更专注于某个主题,而大会则着重于长见识和增加交流,“玩”的味道重一点。但通常大会的时间表安排得更紧,果蝇大会开三天半:周三晚7-9点;周四-周六早8:30-11:30;周日8:30-12:00。报告的时间就已经排得很满了,如果还要看那七百多个poster,肯定够忙的。所以只能挑自己感兴趣的。相比较而言,果蝇大会的规模(2000人左右)远小于神经生物、心血管、癌症、眼科等大会。参加过那些大会的博友会更有眼花缭乱的感觉。所以最好先安排好时间,去听最感兴趣的报告、看最感兴趣的poster、见最重要的人。
        果蝇会的第一个晚上是开幕式,主要有三件事:颁奖、Larry Sandler Lecture、一位或多位果蝇界的重要科学家的演讲。
        Larry Sandler Lecture是由当年被评出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第一名的作者进行演讲,时间30-40分钟。这对做果蝇的研究生来说,可以算得上是最高荣誉。当然,也不能太看重这个奖:第一、并不是所有工作做得好的研究生都会去申报这个奖;第二、从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到一名被认可的科学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年获得这项荣誉的是来自巴西的一名学生,他研究果蝇Y染色体的进化,所做的工作发表在Nature上。这也有点科研“全球化”的味道。如果下一位获得者来自中国,我们应该高兴,但也别觉得太奇怪。
        今年邀请的重要科学家确实是够重量级的。首先介绍人Hugo Bellen就是神经生物学界的重量级人物。所邀请的科学家分别是:Tom Kaufman, William Gelbart, Gerald Rubin, Allan Spradling, Nobert Perrimon, Susan Celniker。按照辈分,Kaufman Gelbart最老,Rubin, Spradling, Perrimon其次,Celniker最年轻。Celniker主要工作是和Rubin合作,主管果蝇基因组测序和分析。
     Rubin,Spradling是早期的合作者,他们发明了P-element果蝇转基因技术,这项技术完全改变了果蝇研究的面貌。之后,Rubin研究果蝇眼睛发育和基因组,Spradling则从事果蝇生殖干细胞的研究。Perrimon实验室则发明了果蝇的UAS/Gal4系统,也发展了果蝇细胞水平上和活体水平上的RNAi的方法,对果蝇研究贡献至关重要。RubinSpradlingPerrimon虽然有点老,但科学敏锐程度不减当年,他们的实验室也是做研究的好去处。
      Kaufman Gelbart是长期的合作者,除了众多的研究成果,他们主持建立了所有果蝇研究者都离不开的果蝇网站flybase。据我所知,在八十年代,Kaufman的学生Scott与瑞士的Walter Gehring实验室几乎同时克隆了Homeobox gene。对于这样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Kaufman居然没有在文章上署名,他认为,这些分子生物学的工作都是Scott做的,与他无关。这也一直被传为佳话。
       我想,这些人能站在这样的讲台上,除了他们是杰出的科学家,还因为他们对科学界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也给后来人设立的榜样。这几个人都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他们获得的尊敬和荣誉很可能已经超过了诺贝尔奖。
      突然发现写了这么多,已经超出了我的预定写作时间,要结束了。最后提一下果蝇会与科学网有关系的两件事。饶毅教授和Wei Xie教授是Neurogenetics and Neural Development Platform SessionCo-Moderator。可惜我当时在听另一个同时进行的Platform Session而错过了。第二件事是最后一天快要离开的时候,被在牛津大学任教职的刘博士叫住了,他说看过我的那篇关于hippo的博文,过来和我打个招呼。可惜时间太短,我们只聊了几分钟。我感觉在科学网写博文的人没有增加太多,但也许读者越来越广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6720-313193.html

上一篇:hippo pathway 对动物器官生长的调节
下一篇:果蝇的“视角”
收藏 IP: .*| 热度|

19 武夷山 张志东 王琛柱 陈儒军 杨远帆 张亮生 杨正瓴 黄晓磊 盖鑫磊 吕乃基 柳东阳 孔晓飞 李泳 黄伟 左正伟 饶海 丛远新 焦宏远 dongsz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