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sismine 40岁,追求卓越,却走进平常

博文

[转载]姐姐眼中的我和我们共同的童年

已有 4657 次阅读 2010-8-30 19:59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余弦的故事

嫂子

侄女

和中间的我

今天无意间进入姐姐的博客,看到这篇博客。刚知道她的博客的时候,常去看,想在里面嗅一嗅故乡的气息。但姐姐的博客写得有一搭没一搭的,好久不更新,看的热情渐渐消退。她告诉我她在写我们的故事,但一直没有给我写好的故事,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今年高考,所以,想着她可能没有时间写。今天在先前的博客上看到她的链接,就进去了,才发现她已经挂在博客上了。

姐姐就是那个我在朋友的故事中说的朋友。她说过,她的印象可能和我的印象不一样,确实不一样,抢绳子事件我一点印象也没有了。那张照片的事情我还记得,她那时候是孩子王,因为是教师子女,经常被人簇拥着,讨好着。我从小就不是讨好人的人,不平等的时候,宁愿孤着,单着,也不会低声下气去讨好谁。所以,她不理我,我也是绝对不会主动搭理她的。红霞是我和她共同的朋友,我印象是我和红霞说要照相,她怎么就站旁边去了,我觉得她向我低头了,所以就和她和好了。

她奶奶我印象深刻,至今模样还晃在眼前。她是我们村有名的良母。青年守寡,独自拉扯大一对儿子,相当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她是真正的三寸金莲,据我奶奶说是唯一的一个裹脚裹得彻底的。一对儿子不和,好在大儿子,也就是我这个姐姐的爸爸很孝顺,培养的子女也很孝顺......她奶奶过世前,大小便失禁,还是姑娘的姐姐就给奶奶洗屎洗尿......想起来,她对老人应该无悔了。因为这,我常常自觉没有尽到为人子孙的责任。

初中班主任表扬我的事情,我也记得。初中时的班主任老师是我本家的一个叔叔,很抬举我......小时候得到的肯定很少,他的抬举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我生命深处的自信,虽然只有短短一年时间,......可惜叔叔也英年早逝......后面的这张照片是我去年回家的时候,在他儿子,也就是我哥哥家的炕头上拍的,那个小姑娘,是哥哥的女儿,年长的是嫂子,哥哥去别人家玩去了,因为我只在家呆了一天,也没有见到哥哥。

初中的宿舍生活,姐姐写得绘声绘色。我们也确实是那样过来的。菜装在一个罐头瓶子里,被母亲压得瓷瓷实实的,就想让我们多吃点,可以每次只能带一样,太过单调,我们就分享着吃,总觉得别人的菜比自己的好吃。被老师叫去谈话的事情,我记得不是很真切。我大概属于那种老师认为有希望,但要用鞭子赶着的学生。所以,印象中老师对我很严厉,我印象中外语老师老撕我的作业本,让我重新做。地理老师把我的数学书撕了,因为我上地理早读的时候,在做数学。。。那时候也很希望能引起老师注意,所以,姐姐说得可能是说我和一个数学老师的争执。因为数学比较好,比较渴望得到数学老师的喜爱,但数学老师和别的老师一样,对我也很严厉,而同样的事别人做了,他处理得就柔和多了,所以就小心眼了吧。

当然,单车骑走三门峡的事情,我自然不会忘记,对我来说,那是第一次响应来自远方的召唤而独自进行的探险活动:在一切都未知的情况下,兜里揣着6毛钱,拿着几个火烧做干粮,除了热情一无所有,只因为远方那一声召唤,就骑上个车子往前走去。。。从夏县到三门峡,60多公里吧(?)几乎全是盘山路,绕着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地走过,80年代初的乡村盘山路,人烟稀少,我在路旁边方便了一下,出来时恰好有两个壮汉正推着自行车往上走(路有多陡,可以想见),我还觉得亲切,可算是碰到同类了,想要和他们搭话呢,他们却把我看成劫道的了,吓得脸色都变了......至于后果,姐姐说得比较客气,我是被母亲骂得再家呆不住,跑出来被父亲追着打......

姐姐的孩子今年高考,考得不是很好,能上一个很不起眼的学校,问过我要不要去上,或者复习。因为不知道孩子的状态,我没有拿主意,说主要是看孩子的意见,她就没有再说什么,后来在QQ上给她留言,问孩子到底怎么选择的,她也没有回......很多事情过去很远了,但愈远愈醇......

下面是姐姐博客上的内容:

认识她是很小很小时候。那是我第一次从我家小巷走到大巷,由祖母看着。我拿了根绳子,在巷头一蹦一蹦的,还不会跳,见到她 ,很高兴,一起玩起来。可是她很厉害,不一会便闹起来,她和我拔河似的争强绳子,不让我玩,多亏祖母劝阻,她才气咻咻地走了。

原来她和我是一个队的,她家在另一条巷,距我家百十米远。我们同岁,我三月她五月。所以我们一起上幼儿园,上小学。那时我们都叫她假小子,头发齐er短发,脾气蛮。我小时候学习成绩好,爸爸又是老师,有点优越感,不太和她玩,对她印象不好。但有一件事,好玩。那时五年级吧,村里来了个照相的,七几年嘛,我们很兴奋,想照。于是商量谁照,红霞说她照,我俩便站在一起,不知怎的她也来了,站在红霞一边,我看了看,没说话,便被拍好了,因为我和她那时不说话,正闹别扭呢,可是一看到自己的相片,乐滋滋的,三人分摊钱,一人一张,便拿家了。所以说小孩脾气,有时不用太较真吧。

那时对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喜欢甩头,坐在座位上,把蓬蓬的黑发一甩一甩的,很逗。还有,每次穿过讲台时,腼腆地缩着脖子,探着舌头,不好意思的样子,好像都在看她似的,却引来更多的目光笑看。

对她刮目相看是在初一时。有一次语文老师上完课,突然提起她,说有一次去她家,看见她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认真地看,她爸爸说她每晚都看,还熬夜。第二次握手,这是我从没听到的故事,当时在大人中间很风靡,村里哪有几人看,我当时还沉浸在孩童的乐趣中,疯疯打打的,她却读了很多书,了不得呀。再认真端详她,白白净净的脸上,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翘翘的鼻子,满好看的。她的学习成绩也悄悄地上来了,在中心初中招重点班时,我们一起考上了。

那时候村里条件差,我们都是步行上学,每逢周日、周三回家取馍,带一罐头瓶小菜,校里灶上有开水,就这样度过初中。我们村考上七个,三男四女,就我俩家挨近,所以来去总相跟着,就那个时候吧,我们无意识地走近了,相约去同学家玩,一起看电影看春节联欢晚会,约上同学在河堰上嬉戏,年少的我们,不知天高地厚,无忧无虑地过日子。有一次听村里一人说,她拿着英语书在地头看,地里一邻居阿姨戏说她,学英语干嘛呢,指望将来还出国吗,她大言不惭地说,我将来肯定要出国。我听了汗颜,这家伙,太没边了。在初中我们都不是冒尖学生,中考能鱼跃龙门还未知呢,看把她吹的。那时候住宿条件差,睡通铺炕,土房子到处是窟窿,白天麻雀飞进房子是常事。说起那时候的生活,很难忘的。一个宿舍七、八十号人,只个别人上灶,都是从家拿馍,挂在墙头半人高的钉子上,想吃热馍就用网兜装起来,几个人合伙一人一个馍,放在灶房的笼节上,等放学后取。水气迷漫的灶房里,挤满了取馒头的人,有时去迟了,有顽皮的同学捡好的馍挑,剩下黑馍馍放在笼上,找不到自己的,只好拿剩下的凑合吃了。夏天苍蝇多,挂在墙头的馍上常常叮着一群,有几次我和她偷懒没上课,在通铺上跑来跑去赶苍蝇,麻雀也凑热闹,扒在馍袋上拉许多粪便,我们又可气又兴奋地拍着打着,全不理会生活给予我们的磨难。我和她都爱睡懒觉,好多次同学们都早早起来上自习了,满通铺剩我俩还有对面高一级的小任,三人不好意思地对望,才睡眼惺忪地起床进教室。有一次她说老师偏向,对某某同学好,怎么怎么地,被老师听见叫去谈话,我捏了一把汗,她倒好,理直气壮地承认了。这就是她,直言直语,无所顾忌。混沌之中,我们参加中考,她考上县级高中,我落榜复读。

第二年,我考上一所中专,象村里人说的端上铁饭碗了。我们互通书信,诉说着少年的朦胧和混沌。有一次她单人骑车,去距我们80公里的三门峡看黄河,早去晚回,也只有她会这么做,挺野,我很羡慕她的勇气。她母亲知道后狠狠地硍了她一顿,她也不悔。高考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南京农业大学。她高兴地拿着录取通知书,叫上我,在小巷大声地吆喝,我考上了。我考上了。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匆匆。转眼间我们四十了,她如今在上海安了家,读了硕士,又读博士。一个农村出来的女孩,在没有任何背景的帮助下,艰辛地拼搏,出了国,考了博,何其不易呀。我从心底欣赏她的勇气与执着,从心底叫一声:妹妹!你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5715-357684.html

上一篇:背负的力量
下一篇:遭遇逆反期的儿子
收藏 IP: .*| 热度|

6 武夷山 杨学祥 王德华 贺天伟 李学宽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