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前的北美之行,值得回顾的,还有首跨日界线。
日界线,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百度的解释是: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变更线主体位于太平洋中的180°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因此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International date line ),又叫“日界线”。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实际日界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它北起北极,通过白令海峡、太平洋,直到南极。这样,日界线就不再穿过任何国家。这条线上的子夜,即地方时间零点,为日期的分界时间。按照规定,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都要发生变化: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
换言之,日界线的规定,就是说:新的一天,都是从日界线开始的。随后,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转动(自转),这一天从东半球向西半球发展;当它从西半球回到日界线,这一天的24小时才走完了。
作为一个地理老师,我多次讲过日界线,但是却没有一次越过日界线。这次北美行,使我有了跨越日界线的实践。
10月13日,我们由上海飞纽约,是自西向东跨越日界线。按照日界线规则,我们在13日越过日界线,到了14日的时候,要把日期减去一天,又回到13日。而我们的实际经历是,在14个小时的飞行途中,又经历了一次日落和一次日出!
我们是上午11时30分,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的。飞机起飞后,即向东北飞行。不久,我们就看见了日本的富士山。然后,在飞行了约6个小时后,即在北京时间10月13日15时20分,我们经历了一次日落:太阳在我们的后方,即西方,慢慢地落到了云层下面。此时,飞机大概在阿留申群岛上空。夕阳落下后,飞机在黑夜中飞行。又飞行了6个小时左右,即在北京时间10月13日21时50分,我们经历了一次日出:太阳在我们的前方,即东方,慢慢地从云层下面升起来。朝阳的阳光,染红了机身下方的云海,俯瞰云海叠染、红浪翻滚。从朝霞上空观赏美丽的朝霞,使人有一种身在太空的感觉!这时,飞机已经飞过阿拉斯加南部,到了加拿大西部的大奴湖南方上空。
然后,飞机自西北向东南,飞越加拿大,进入美国。在飞行了14个小时后,即是北京时间10月14日1时30分,我们看见了纽约。此时,纽约的当地时间是10月13日13时30分,与北京时间的时差是12个小时。所以,要把时钟倒拨12个小时,就是拨回到13日,才是纽约的当地时间。
总之,我们在10月13日上午11时30分(北京时间)从上海起飞,在10月13日13时30分(纽约时间)到达纽约。按照日界线的规则计算,是飞行了两个小时,实际飞行了14个小时啊!
从美国飞回来,是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感觉就不一样了。
从美国旧金山飞回上海,途中停留了夏威夷。从夏威夷飞上海,就要在太平洋上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了。
夏威夷是美国唯一的群岛州,位于北太平洋中部,呈弧状横贯北回归线,介于西经154°41′~178°75′,北纬18°54′~28°15′之间,属于日界线以东的西10区,与东8区的标准时间即北京时间相差18个小时。
我们是在夏威夷时间10月25日上午10时10分离开火奴鲁鲁飞上海的。其时艳阳高照,飞机的飞行与太阳的运行是同方向的,是追着太阳飞,从东向西跨越了日界线。按照“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的规定,我们在26日到达上海。实际上,我们是在夏威夷时间10月25日20时40分(北京时间10月26日14时40分)到达上海浦东机场。飞机实际飞行了10个半小时,按照日界线的规则计算,则飞行了一天又4个半小时。
说了这么多,问题依旧是,时间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