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参观重庆建川博物馆,走着看了四个多钟头,只看了3个馆。看最后一个票证生活馆时,人已乏,照相机电池电量也已告罄。想着反正以后都要来再看第二次的,后面的展品就看得马虎了。
10月23日,又去了博物馆。再从票证生活馆看起。花了四个多钟头,看了第一次未能看的四个展馆,就到了下午4点过。实在没有时间看最后一个馆,中医药文化馆了。
这里的照片是续票证生活馆的,按吃、穿、住、用、票证管理和其它的顺序列出。
上篇博文中,我谈了感受: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的近四十年间,是中国老百姓的票证生活年代。四十年间,各种票证,以“第二货币”的身份,广泛渗透于亿万百姓的衣食住行生活中,对华夏社会的思想、文化、民风民俗予以深刻的影响,造就了独特的“票证史”。
现在,改革开放40年了,票证也取消了二十多年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也由改革开放之前的求温饱,升级为温饱,再升级为基本小康,现在正在扶贫脱贫、实现全面小康。窃以为,上世纪90年代初的全面取消票证,标志着中国人民求温饱阶段的结束,温饱阶段的开始,成为华夏人民生活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套用博物馆主樊建川的话:为了票证不再来,铭记票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