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我近七十年的人生,觉得我与音乐的缘分,确实是很深的。
在我年轻的时候,从少年到青年,有过不少的爱好:音乐、下棋(只包括中国象棋和围棋)、阅读、篮球,等等。
由于时代关系(如文革十年)和条件有限(边远山区),有些爱好无法实现,只能成为梦想。但一旦有了条件,爱好会如火如荼地蓬勃起来。
如阅读。从小学、中学,到农村知青、小学教师,在偏远的山区小县里呆了十几年。尽管当时努力找书读,但实在是很少、甚至是无书可读啊!1978年,我高考被录取后,从无书可读的山区小县,到了藏书百万册的高校图书馆,感觉像阿里巴巴发现了宝库,就拼命地阅读,吮吸知识来丰富自己。
又如围棋。以前只会象棋。周围也无人会围棋。虽久仰之,但苦于无师无友,无法学也!上大学后,由于大学同学中不乏围棋爱好者,所以,我对围棋的学习也成为可能。会围棋的同学,在棋盘上,就亦师亦友了。
篮球运动则从中学开始,伴随了我几十年。我一直爱好这项运动,原因之一是打篮球是一项集体运动。它不同于乒乓球、羽毛球那些主要凭借个人能力单打独斗的运动,而更多地依赖集体配合。所以,我认为篮球运动不仅仅是一项体力运动,也是一项讲究整体配合的脑力运动。我喜欢打篮球时的脑体结合和集体配合。一个恰到好处的传球,需要传球者和接球者在极短时间内做出从观察到理解、从理解到决定采取配合行动,这就需要相互理解。默契是重要的,有时一个眼神、眼角的一瞥,就足够了。遗憾的是,在我55岁的那年,在医生的建议下,被迫终止参加这项运动了。
只有音乐,少时学之,老时亦学之。艰难时,音乐予我以慰藉支撑;劳累时,赖它以释重悦心;孤独时,可寄思遣情;快乐时,可融入身心。尽管七十年来,人生沧桑,与音乐时有离合。但是,在我的一生,特别是我的青春时代和退休生活中,音乐充实了我的生活,提升了我的人生!
有感曰:
青春年代最宜学,奈何时运难由己。
语录三篇日日诵,样板八剧年年习。
书店有书读无书,戏台少戏众成戏。
世事艰难催人悟,于无聊处学思起。
注1:语录,指当时出版的《毛主席语录》。三篇,指“老三篇”,即《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
注2:样板八剧,指当年著名的8个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白毛女》及《红色娘子军》,交响音乐《沙家浜》。
其二
一晃退休近五载,研教考评已不再。
寒冬下海求温暖,酷暑进山寻凉快。
忆旧成文添新趣,与时俱重是身材。
最是弹琴指动时,观谱听乐入乐海。
注1:下海,即去海南。
注2:观谱听乐入乐海中,前“乐”,是音乐的乐(yue);后“乐”,是快乐的乐(le)。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