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t194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ct1949

博文

忆大学四年之六:出行

已有 2879 次阅读 2017-12-1 09:3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大学学习四年。那时,文革结束不久,基础设施的建设都跟不上需要。特别是能源、交通条件很差,是现在的人难以想象的。

重庆是个山城,主要城区被长江、嘉陵江和山地所隔,布局分散,相距较远。山城的道路多爬坡上坎,所以,骑自行车是不行的。只能坐公交车。

西师所在的北碚,是个小城,在重庆主城的北面,离市中区有40来公里。到市里办事,要穿过几个城区。重庆到北碚的公路,那时基本上还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卢作孚主持北碚峡防局时修建的,路窄、坡陡、弯急。后来,铺设了沥青路面。但沥青质量差,夏天天热,气温高,沥青融化,有的路面就出现冒浆。

开行于主城与北碚间的公交车不多,加之公路老旧,公交车往返一趟需要不少时间,所以,主城与北碚间的公交线路和公交班次都少。从北碚到市中区办事,要坐两三个小时的公交车。一早出发,到北碚公交车站买票,排队上车。晚了,就没有座位,只有站两三个小时。然后,公交车一路停靠,颠簸,到主城已是十点过十一点。到了主城的办事单位,已经十一点半。办事人员已经收拾东西,上午要下班了,下午请早啊。好不容易等到下午两点半,上班了。赶快交材料,办事情。为什么?回北碚的最后一班车,是6点发车,没赶上就只有等晚班车。晚班车是晚上开,车次少,一个小时开一班;而且上车的人多,发车不准时,难得等。再说,坐晚班车颠簸两三个小时回到北碚,起码是十一二点了,明天还要做事啊。

嘉陵江不是有水路吗?是的。那时,嘉陵江上有从北碚到重庆朝天门码头的客船,还有上游南充、合川开往重庆,要在北碚码头停靠的;以后还开了快艇航班。再往前,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天府煤矿的煤,就是用小火车运到嘉陵江北岸北碚附近的白庙子,再用船运往重庆的。但是,船运的优势在运价低,运量大,而最大的缺点是速度慢啊。嘉陵江从北碚流到朝天门,不仅拐了个大弯,还有许多小弯,水路比公路里程要远得多。从北碚坐船去朝天门,是顺嘉陵江而下,也因为河湾多、船速慢,早上出发,下午才到,比公路汽车慢多了。

火车也有的。而北碚火车站是二等站,特别快车不在北碚停,坐不上,下不来。慢车,又逢站必停,也慢。在北碚停靠的快车,都是路过的,中途上车,多半是没有座位的了。每年的寒暑假,临近放假时,重庆火车站都要派几位工作人员到学校来,为学生们预售学生票。起点站都是重庆的菜园坝火车站。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进城的。实在要进城,首选是坐公交车,是最快捷的。进趟城,两头擦黑:起得早,回来晚,辛苦一天。

1982年年初,我们全班同学去雅安青衣江流域野外实习,路过成都。在成都呆了几天,体会了成都的公交车。以后,我们对比了成渝两市的公交,认为成渝两地人坐公交的心态完全不同:成都人悠闲,重庆人着急。为什么?成都的公交车车次多,自行车也多,公交分流了。所以,成都人坐公交,慢吞吞地走过马路,上了车;一看,没有座位!这还了得,立马下车,心态是:“这趟车没座,下趟车就有了。”在重庆,没有自行车分流,那时还很少有摩托车,全体人民都挤公交。由于车次少,在公交站等车的人很多,一辆车来了,大家都往上挤。有没有座位还是次要的,生怕挤不上去,上班就要迟到了。下一趟车?就不知道是哪个时候才来了。

所以,当年有个相声,描述挤公交车要过三个国家,是“越南、古巴、几内亚”,就是谐音的越栏(翻越公交站的栏杆)、估爬(估到挤爬上车)、挤累压(上车后,车里人多)。

后来,有了康富来客运公司。康富来的客运车辆是大巴,比普通的公交车档次高,车速快,有空调,座位也舒适;发车车次多,坐满乘客就发车;一路也少停靠,进趟城就省了不少时间。价格?比公交稍微贵点,进城是一块一毛钱。花点钱,买时间和舒适,还是可以接受的。

再后来,北碚到重庆主城区的高速公路通了,就是现在的内环快速路。北碚的502公交,从北碚上高速,到北环立交下高速,只要二十几分钟。还可以直接坐到解放碑附近的重庆宾馆,只要个把小时。单程价格,也由最初的一元,逐渐涨到10块。但是,省时快捷啊,大家还是选择走高速。

现在,北碚进主城的公交车,多数是走高速路进城的,收费是7-10元。公交线路和公交车也多了,有开往江北的红旗河沟、沙坪坝、杨家坪、大渡口、南岸和江北机场、龙头寺火车北站的公交线路。到北碚的轻轨6号线开通后,现在从北碚可以直达渝中区解放碑附近的小十字,北碚去主城就更加方便了。

至于火车,现在重庆开通了到成都、湖北的动车和高铁,与全国高铁联网,铁路交通是比以前更为方便快捷了。

2015年12月,成渝高铁刚开通,我去坐了一次。这是当时拍的照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48125-1087723.html

上一篇:忆大学四年之五:停电
下一篇:长江是一条好河——陈吉余先生的一次讲话
收藏 IP: 222.178.202.*| 热度|

3 朱晓刚 张晓良 夏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