菂园紫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qq 章启群随笔、杂文集

博文

认为科学万能就是把科学当作宗教

已有 4840 次阅读 2013-8-20 10:0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认为科学万能就是把科学当宗教

——序于民先生《中西互补与人类思维革命》

 

章启群

 

就文字工作即书写而言,最尴尬的事莫过于给老师的书作序了。实在是师命难违,只能胡言几句,算是佛头着粪吧。

这本书实质上提出了一个大问题,就是我们通过日常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方法所把握的世界,是否是惟一真实、确定的世界。在作者看来,这是西方认识世界的方式,但只是认识到世界的一个部分。还有另一部分世界,用这种自然科学的方式是无法把握、认识的。而通过中国人的一种特殊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即“气”的体验方法,则是可以认识、把握的。全书就是围绕西方自然科学及其方法,与中国传统的“气”的体验方法展开论证,深入思考了中西方这两种不同知识体系及其方法的根本特征,以及相关的文化特质,即中国文化是以重德、重和为核心的心性文化,西方则是以重智、重分为核心的物质文化。最终,作者认为,必须要将这两种知识体系结合、互补,才能解决世界目前面临的种种灾难,引领人类走出重大困境,到达理想的美好未来。

心平气和地说,作者这里论证的观点和思想完全在情理之中。至少,作为一种对于真理的探求,应该值得我们思考和进一步。但是,由于中国现代的教育背景,可能在很多人的眼里,指出自然科学之外还存在“气”的科学及其认识世界的方式,却差不多成了异端邪说。因为,从日常经验的眼见为实,到渗透在我们全部生活的自然科学,以及浅薄的“唯物主义”,都不允许人们相信还存在那些看不见、摸不着东西。举国关于中医的辩论即是最突出的事件。因为,中医的阴阳虚实、经络藏象,用西医的任何手段,包括X光、CT、核磁共振、红外等,都无法发现。因而只能把中医归结为巫术之类。这里的一种重大误区,就是把自然科学等同于真理。只要与自然科学的观念、方法不相符合的思想、理论、技术等,一概斥之为邪说。

其实,18世纪的康德哲学,就已经论证了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的有效性及其界限。现代的量子力学更是打破了外界事物独立存在的神话,还表明科学认识的极大有限性。著名的量子力学家海森堡就曾明言:物质的最后形式,是一种哲学形式。(《物理学与哲学》)而来自科学界的最新消息则把自然科学在认识、把握世界过程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地揭示出来。据《人民日报》2013226日报道,旅美著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及其团队,宣布发现暗物质候选体存在证据。暗物质是一种特殊物质,很可能是一种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我们已知粒子之外的全新粒子。用已有的自然科学方法,我们不可能认识和把握暗物质。无论自然科学如何发展,认识这些暗物质的可能也很小。据估算,我们所知的常规物质只占宇宙构成的4%,暗物质和暗能量分别占23%73%。由此可见,在极为浩渺的宇宙和世界之中,现代自然科学所把握到的世界是少得多么可怜!

把自然科学等同于真理,认为只有通过自然科学的方法才能认识、把握世界,甚至相信自然科学可以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那就是相信科学万能,实质上是把自然科学等同于上帝,变成一种科学宗教了。因为,任何一种知识体系和认识世界的方法,都会有本身的局限性。仅仅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人类绝不可能完全把握外在世界。如同一切事物一样,自然科学有其长,也必有其短,一定也有它的死角。我们的科学工作者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不坠入科学宗教的泥坑。而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打破这种科学万能的迷信,才会培养出真正的科学人才来。20世纪西方的代表性哲学家们,像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德里达等等,都对于自然科学的局限性进行反思,尤其是对于以自然科学观念为主导社会思想,及其影响下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表达了深切的忧虑。在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现代科学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例如能源危机、坏境污染、核扩散及核安全等等问题,尤其是中国的雾霾已经威胁到不管是穷人富人、高官平民的所有人健康时,我们还把自然科学当作上帝一样崇拜,智耶?愚耶?

20世纪的西方哲学家殚精竭虑思考人类未来出路的时候,有些哲学家例如海德格尔,曾经把目光转向东方、中国古代的思想。中国当代的大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越出自然科学的观念和方法,重新思考人类认识世界的新观念、新方法,提出了很多值得人们深思的思想、观点。我想,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有理由也有优势,去除以前科学万能观念的遮蔽,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科学、知识、真理,或许能够为解决人类当下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新的有价值的思想来。于民先生的这部著作,应该是在我们前行途中的一声响亮号角。

于民先生曾经多年协助宗白华先生工作,其编订的《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实质上是后来很多中国美学史著的母体。上世纪80年代于民先生的《春秋前审美观念的发展》(中华书局出版),其精湛思想和深厚学养受到美学界广泛称赞,影响至今不衰。离休以后,于民先生结合气功实践,持之以恒思考中西两大知识体系的不同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作出了艰苦的探索。尤其是近几年来年高体弱,几次因写作发病住院,然而念兹在兹,咬定青山,终于玉成。此书应该是于民先生生命之寄托。由于师生之谊,于老师与我多年来有几十封通信交流,亦是讨论与此相关问题,我受益匪浅。行文至此,敬仰之情亦油然而生。我想,于民先生倾巨大心血所完成的这部著作,为读者奉献了自己的终极思想,也应该获得读者的认同,引起有心人的深刻思考。这也是于民先生真正的企盼。

每一个读者的反思,都会伴有于民先生的快乐和福祉。因此,我深信于老师的福乐常在,如高山流水。

 

章启群

 

2013417于燕南园56号,春华烂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4486-718317.html

上一篇:朱令案几个不寒而栗的推论
下一篇:对北大哲学系教学科研体系改革的一点思考
收藏 IP: 124.205.77.*| 热度|

11 周少祥 孙学军 吕鹏辉 武夷山 李世春 刘传武 罗德海 刘钢 zhangcz07 wgq3867 trll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08: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