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谋按:2024年3月23-25日,圕人堂围绕“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话题,先后数十人参与讨论,各抒己见,不乏真知灼见,特此予以整理,供参考。
(图谋分享《闲话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博文)
图谋.闲话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26549.html
如何正确面对“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笔者给的参考答案是:真正该反思的(方面)认真反思,并积极行动起来。顺便还抄一个答案,笔者认为这是相当靠谱的。《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年第4期刊发程焕文、刘佳亲《挑战与回应: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该文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缺经费”“缺馆员”“缺读者”的三重现实困境,与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基本条件相差甚远。为此,高校图书馆必须直面现实,主动亮剑,以回归常识、回归专业、回归本分为基本对策,为高校图书馆增加经费,提升图书馆员的专业性,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阅读。
图谋:关于“高校图书馆借阅量”,近期媒体较多关注。期待圕人亦能进一步关注,促进解决“真问题”。
叮咚:我最近,发现他们真就是不借书了。原因无外乎老生常谈的那几种:
1. 没兴趣,读不下去,中学就是刷题上来的,很少看课外书;
2. 没时间,平时忙上课、作业、竞赛;
3. 刷手机,网上什么都有,短视频、网小、电子书、社交;
4. 自己买,尤其文学书籍,不差钱。大概7、8年前每年的借阅量还接近20万册,现在已经下滑到不到10万册了(注:3万学生)。最近几年我们这种工科学校各种竞赛非常多,同学们都在忙着组队参与竞赛。
灵儿: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指标中对图书馆的借阅量是有比例要求的。好像是生均7册左右。对于馆藏总量要求生均100册的指标来说,借阅量是多少合适呢?
ren: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对借阅量应该是没有要求的?
胡伦:可能很多馆满足生均超过100册,年生均借书量人均5册都没有。
灵儿:我们学校自己在强调借书量。
叮咚:联想杨素秋老师揭露的因为评估需要而买2、3折图书凑数的潜规则,我觉得还是实事求是比较好:
1. 如果追求评估数量,那莫不如直接规定拨付的经费数额或者比例,不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买折扣书凑数;能做到杨老师那样倒逼上级部门稳定拨付经费的,太少了。
2. 如果枉顾信息环境的变化而还单纯追求纸质图书借阅量,可能就会有图书馆会想办法把数据提上去,这对图书馆来说太简单了。但是真实的读书率不好说。
灵儿:@叮咚 没有那么简单的。如果因为图书馆的指标未达到而一票否决了合格评估,那学校就被限制招生了。
叮咚:@韩红 所以我说,图书馆会自己想办法把这个数字提上去。甚至不需要动用学生,技术手段都能实现。实体图书不好补,但是借阅量是好提的。
灵儿:也有问题的,至少实体图书和数据库数据要一致。而不是用技术手段造假。
图林小二:纳入馆藏的电子书下载量是否可以算作借阅量?
叮咚:实体图书凑数的也有啊,杨素秋老师直白的说出来的这种情况以前也不少。即使是现在,中标公告里也能搜到专门采购高折扣图书的。
灵儿:我们今年就会面临此问题,一方面要借阅量,一方面馆舍装修。电子书不算。
叮咚:@韩红 效仿别的高校,给激励。比如一次性借书10册以上的送袋子;每隔一段时间公布借阅排行榜,借书多的读者给奖励。还不行就送书上门,和学院搞活动。再不行就只能上技术手段了……
海上生明月:教育部办学条件基础数据填报应该与时俱进,多听听基层的声音。电子书不算,理由是什么?普通高校纸质书有几家能达到?达到了往哪里摆放?哪里摆放解决了,经费哪里来?如果不管质量好坏,单纯凑够数的办法还是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叮咚:@海上生明月 说的好,现在就缺实事求是。
灵儿:电子书不算是为了促进购买纸质书。如果图书馆不买纸质书,那馆藏资源的建设不仅简单了而且还失了图书馆的根本就。所以这是一个连环,围绕教育教学的一个循环往复式工作。谁能在这个循环里做出特色谁就能拿到资金支持。
海上生明月:学校领导如果给我们拨来达到满足要求的纸质书经费数,我可以不睡觉加班加点给买来,如果不给经费,让我们如何达到?!
灵儿:播音,诵读经典,读懂中华等一系列的活动,那是阅读推广,与教育教学本科评估所要达到的读书效果不太一样。
海上生明月:如果真正想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建设未来学习中心不如设立教育部图书馆司更有效。
灵儿:呵呵,如果图书馆都明白“高等教育图书馆规程”并且能执行,又何必增加什么图书馆司。
海上生明月:是啊!如果大家习惯于遵循规则,而不是习惯于听从行政命令办事就好了!
图谋:进一步展开讨论,有助于更好地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推动解决问题。前边大家的交流与探讨,挺好的。我自个有事情没能顾上,刚才“回顾”了一下。依据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各馆自报),2022年1261所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购置费统计表,购置费低于60万元的280所(占22%),购置费低于10万元的64所(占5%)。据《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307/t20230705_1067278.html),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13所,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239所(含独立学院164所),普通本科学校校均规模16793人。参照“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本科层次生均图书(册/生),按80册计算,校均需要134.344万册。“监测办学条件指标:合格要求”,本科层次生均年进书量(册)按3册计算,校均需要5万册。价格参照,2022年参与馆配的图书单册平均价格为60.09元(较2021年上涨3.29%),校均需要300万元。这种算法算是“保守算法”,还仅仅是粗略达到“合格要求”。2022年,馆均面积为2.6万平方米,在编工作人员馆均值为28.6人,馆均纸质图书累积量为136.9万册,馆均书刊外借量4.2万册,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馆均值为198.1万元。普通本科学校校均规模16793人。按照这个测算,生均借书量2.5册。这意味着,“有一大批”是达不到这个数字的。
长工大-张:@图谋 现在随着数字资源的不断增涨,纸质资源的这种要求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
图谋:种种原因,办馆条件存在很大差异。
长工大-张:@图谋 是的,地方政策也有约束,在加上高校各自为政,各高校差异很大。
图谋:此外,还有一个误区,对数字资源的感知与认知过于模糊。实际上,很大比例的馆并没有多少数字资源。比如有的馆,2022年购买数字资源的经费为5千元。5千元可以买多少数字资源?共有1208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有效的2022年电子资源购置费,总经费约为43.59亿元(2021年是41.68亿元,提交馆的数量为1237所),均值为360.9万元(2021年是337万元),占馆均文献资源购置费的66.5%注(2021年是64.7%)。在文献资源购置费中,电子资源购置费所占比例已超六成,且均值自2006年以来,基本呈上升趋势,仅在2019年有所回落。高校图书馆2006年以来电子资源购置费的馆均值见图3。中位值落在排名第604名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图书馆和第605名的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图书馆的数值之间,为112.2万元(2021年是101.3万元),较2021年增长10.9万元。标准差为621.0万元,最小值仅为0.5万元,最大值达到5481.0万元。标准差和极差表明: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购置费的离散程度大,馆际差别明显,而且差距正在逐年增大。(信息来源:吴汉华,王波.2022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基本统计数据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3,41(06):63-72.)依据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各馆自报),2022 年 1208 所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购置费,低于100万元的577所(47.8%),低于10万元的72所(占6%)。江苏省54所本科院校,2022年花在中文数据库上边的钱为3成,花在外文数据库上的钱为7成。某种意义上,对于学生群体(尤其是本科生),主要是使用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主要是教师中需要做科研的部分教师及高年级研究生和博士生在用。有多少适合本科生利用的数字资源?种种原因,有一定比例的高校,校园网服务,本科学生利用是受到诸多约束的(比如需要借助VPN服务等),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并不方便。尤其是低年级本科学生,较大比例很可能并没有利用过数字资源。
天天天蓝LY:本科生对外文库的使用,估计也就是毕业论文时,要求翻译一篇外文文献的时候用一下吧。
九院江:部分本科生参与老师的课题项目时,可能会用到外文库。但很多地方性院校本身电子资源经费有限,他们获取的途径往往不是依赖本校图书馆。
图漾:@图谋 事实数据库里面好多是瞎填的,我向某馆确认过一个太奇葩的数据,人家说数据不对。
广东小肥羊:事实数据库的数据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填报人员的责任心。
图谋: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各馆自报),推行了近20年,总的来说,还是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江苏省高校另搞了事实数据填报,亦有较高参考价值。两种事实数据,图谋持续关注与参与多年。我之前说过,当前参与填报算处于“阳面”,还有更多的高校未参与填报的处于“阴面”。可以肯定的是,“阳面”呈现的情形更为“阳光”,“阴面”也会有“阳光”,具体情形如何并不知晓。
(南航姚老师赞扬叮咚老师空闲的时间找馆内的同学做访谈,总结到位。)
叮咚:确实能了解到很多平时不知道的情况,比单纯的调查问卷聊的自由。比如今天下午遇到的同学,直言平时看书懒得到图书馆借,直接某购物网站买盗版,便宜。另外,通过某些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私聊获取盗版电子书的也不少。
图情后学:我待过一些主题读书群,那些年轻人基本都用电子书,有时负责主讲的人买一本,做成pdf发给大家。
叮咚:嗯, 这样成本低啊,要是人手一本纸质书,成本就大多了。
千山远:很多学生偏爱无纸化学习,搭配网络上获取的pdf,方便携带和整理笔记。
图情后学:年轻人尤其能接受电子书,他们成长在电子时代。另外像ipad的Notability之类软件做笔记真方便。
之乎者也孙行者:我这边收集了1200万册古今中外电子书。朋友们如找哪本书找不到,可以小窗发给我信息。
如果要研究某个课题、主题,也可以把关键字列出来发给我,一次把相关图书找到。
(工作闲暇义务分享,上班没时间搞)只用于朋友们阅读或研究找不到某书时帮忙,不销售,也不批量传播。我发个中文书目清单,找什么书直接告诉我编号就行。
叮咚:需要多大的存储空间?
之乎者也孙行者:乱七八糟总共100多T,*lib的大概28T吧。
图谋:孙行者的神通,图谋看到了,心情是比较复杂的。我不太确定是否真的拥有这样的神通?拥有这样的神通,怎么可持续?真的可持续,会不会令人羡慕嫉妒恨?……
之乎者也孙行者:@图谋 爱好,就业余整理。
图谋:圕人堂群,方方面面都有人员潜伏在群里。万一相关人员羡慕嫉妒恨,这就麻烦了。
之乎者也孙行者:@图谋 理解群主意思。前面看到老师讨论电子书,随口说了一声。以后不发表相关内容的。抱歉啊!
图谋:比较好奇,下载excel表,显示的流水号最大的是1192244,可能表达的是120万册。不过这个数字也不小。
之乎者也孙行者:这是个中文书的粗略数量(根据元数据中语言属性、以及书名包含中文字符等条件判断)。信息比较繁杂,各类元数据并不规范,没法精确统计。目前整理出来的大约600万册,其中中文部分我120万。
写了个专门的管理工具。剩余的还没抽空搞。
图谋:这个才艺不寻常。存储空间在云端?遥想当年(2000年左右),一块73G的硬盘一万元,100T,那得1427万元。现在100T存储大约得花多少钱?我没概念。
之乎者也孙行者:现在便宜多了。18T的企业级硬盘(五年质保的),大概每块四千左右
不过得做阵列,就得翻一倍来做备份。100T的话,大概就是6块18t的盘。
如果做镜像阵列,就是12块。
图谋:那投入也真不小,壕。孙行者个人藏书600万种,这个藏书量超过许多大型图书馆。我体验了孙行者的神通,真的神奇。7分钟响应。
之乎者也孙行者:@图谋 服务器要是开着,10秒也够响应了
买的二手老设备,启动得好久。
图谋:个人力量做到这个程度,很了不起。同时给了我一种震撼。
徽子:说明图书馆能做到的事超乎想象。
图谋:这种模式提供借阅服务,图书馆可以“无书”。
灵儿:纸质书还是需要的。
图谋:实在想要,临时打印一本,也来得及。有跑图书馆的时间,纸质书也轻松拥有。
灵儿:这个想法好,真正做到了按需印刷。图书馆的人也能轻松实现高效的知识服务。
图谋:孙行者那个清单,按120万种书计,其藏书量实际上超过了许许多多图书馆。比如某本科院校宣传有200万册书,实际有50万种,可能就算不不错了(早期馆藏图书,复本较多)。
千山远:某宝书商基本都是**离线库,600TB起步,现在应该已经更新到6.0版本。某宝书商基本都是读秀离线库,600TB起步,现在应该已经更新到6.0版本。
灵儿:书,拿在手里阅读总是很不一样的。
图谋:基本办学条件,假如电子书算数,只要有个孙行者就够了。全国高校将孙行者共享,你有我有全都有。关于“高校图书馆借阅量”话题,圕人堂社群展开讨论会很有现实意义,叮咚老师的总结与分享很好。
灵儿:如果我的借阅量没有达标,请问我如何回答评估专家呢?
图谋:完全可以有理有据。图谋.闲话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26549.html 实际上这篇文字已经提供了答案。共有1187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有效的2022年度纸质书刊外借量数据,纸质书刊外借总量约为5025.7万册(2021年是6586.6万册,2020年是4645.5万册),均值为4.2万册(2021年是5.4万册,2020年为4.1万册),中位值是1.9万册(2021年是2.7万册),众值为2万册,标准差为6.5万册。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13所,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239所(含独立学院164所),普通本科学校校均规模16793人。上午已经测算过,“达标”的少数。众值为2万册。意味着生均也就是1-2册,甚至不到1册。
灵儿:这个数量基本上都是达标了的。我们学校自评时,自己领导在要求借阅量。“众值为2万册。意味着生均也就是1-2册,甚至不到1册。”这个就是现在的真实状态。
图谋:实际可以查询所在馆的系统。不到1册的馆不在少数。
灵儿:我们通过和学院互动,增加到了5.4册。
图谋:如果是生均5.4册,那这个借阅量,在同层次同规模高校中,应该算是“出类拔萃”。
灵儿:做工作,不然无法达标的。
图谋:关于解释,这篇文献(吴汉华,王波.2022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基本统计数据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3,41(06):63-72.)相关内容算是较为权威的解释。
灵儿:希望教育部的专家们不会拘泥于我们的借阅量。
图谋: “生均外借/下载量“,2004年高校图书馆有这个指标。具体数字,我不了解。
邕城图人:@灵儿 你们是借阅量不达标,我们是超太多,一看就离谱的那种,专家一看就知道不对劲,也头疼。
灵儿:为什么要超啊?我是主张自然而然的。所以才在这里寻求帮助。
图谋:纸质书刊外借量排在前5名的高校图书馆是:浙江大学图书馆,64.5万册(2021年是68.0万册);北京大学图书馆,61.3万册(2021年为72.9万册);山东大学图书馆,49.9万册(2021年为63.2万册);清华大学图书馆,45.7万册(2021年为53.2万册);武汉大学图书馆,40.6万册(2021年为45.1万册)。前五的折合在校生计算比较复杂。我测算过某985高校2017年的折合在校生书为65175,假如其外借量为40.6万册,那是生均6.2册。灵儿老师说要求生均7册,那属于“爆表”了。
邕城图人:哎,也是一言难尽,图书馆也主张自然而然,但领导盯着生均借阅量,认为使用率,借阅量是对图书资料投入最大的效能反馈,借阅量低说明不值得投入,然后学工,学院,图书馆联动,就联动出了高数据。
灵儿:是的,这个数量统计表都是平均的,也并不能有效反应出来。这个数量是比较高了,估计也是按照达标的标准线填写的。不然没有这么靠近。现在这些知名大学都把借阅量和学分制挂钩了,美其名曰 阅读学分,多数是2个学分,很高的。
邕城图人:那我们更爆,这几年的数据都好高,好愁明年的评估怎样面对专家的质疑,只能说全校联动的效果了。
图谋:生均超过7册?
邕城图人:远超。
灵儿:7册,绝对是为了完成任务,下达给各个学院,然后列表,像比赛谁借阅量多。
图谋:我看过一所省属本科院校的统计数据,2023有借书记录的学生远小于一届学生的数量。几千人的二级学院,多的也就是几百人有借书记录。
灵儿:这个应该比较实际的。
图谋:当前,图书馆的办馆条件,好的很好,差的相当差。
灵儿:是的,有人从不借书直到毕业。因为评估,都建了或者正在建新校区。所以,图书馆的馆舍是越来越好越来越漂亮了。
图谋:有的图书馆,有的年头一本新书不买。有的馆突击买特价书(之前有成员透露一年买37万册)。……如此这边,这样借阅情况会好吗?有条件建新馆,改善馆舍条件的还属于少数。
灵儿:近三年来有很多,扩建新校区,于是新馆诞生。
蓝色海洋:实体书买的少,钱都花在数据库了。以前买书起码2本,保存本1本,流通1本以上。现在就买1本放保存本,借期2周。
图谋:2022年,馆均面积为2.6万平方米,在编工作人员馆均值为28.6人,馆均纸质图书累积量为136.9万册,馆均书刊外借量4.2万册,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馆均值为198.1万元。2022年,普通本科学校1239所(含独立学院164所),普通本科学校校均规模16793人。假如用2.6万平方米去除16793人,那是生均1.55平方米,不到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中要求的“生均建筑面积(2平方米/生)”。
碧沚东楼:嗯,一些高校馆年增加纸本仅8万册。
图谋:假如那8万册是正价图书,那条件算是相当不错的。大致得投入近500万元买纸质图书。大部分馆做不到。因此会出现,想方设法凑数。
coffee:如果单纯为了评估,可以买电子书凑数,很划算,5毛一本。
灵儿:凑数的是过去,现在也在建设专业馆藏,特色阅读区服务教学。电子书是不算数量的,那是锦上添花。***说,制定评估指标就是要买书的,怎么能算电子书呢?比如,荆楚文库系列藏书很贵,但是我们收集,荆楚名师出的书也有的不便宜的,但是有需要,开辟专家学者点书,领导也批经费。
图谋:电子书的情况,确实复杂。比如,孙行者,人家一个人就有几百万种电子书。刚才说错了。种和册,概念不一样。
灵儿:***是主张纸本书的,而且图书馆员不足也是现实,馆员的不专业也会影响借阅量。
图谋:借阅量下降情况,各家有各家的情况。相关人力物力投入是一个重要方面。
麦子(河滨加州大学):借阅量的下跌时是极其正常,甚至标志着学术的进步。现在的科研速度加快,所以科研成果往往是以期刊,甚至是更快的方式传播。但因为图情业,尤其是有发言权的人思想陈旧,同时没法解决出版业一些问题,继续沿用评估标准,进一步拖图书馆的进步。这事我看是没解,因为图书馆的做法和实际的需求是背离的。
图谋:有老师曾告诉我,多年未进图书馆,偶尔进一次,彻底蒙圈。进馆要刷卡,找书不知道该怎么找,借书不知道该怎么借……
灵儿:是的,总之就是要有一个好的说辞,评估专家要的就是你是如何服务教育教学的,如果你能拿出比借阅量更好的办法,付诸实践,那么借阅量没有达标也是可以的吧。@麦子 很好的一种说辞
麦子:我们现在纸本的借阅量大约只有20年前的8%,但从来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图谋:那可能是因为与国内的情形大不同。
灵儿:国内是有紧箍咒。
麦子:@图谋 科研都是一样的,反正看什么方便,能得到更多但信息罢了。
灵儿:一些不是懂图书馆的领导,会特别看借阅量。
麦子:任何违背自然规律和实践的东西都会被抛弃。
灵儿:这是死条件,但是通常在经过了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后,就可以专注学科了。
图谋:比如,2.6万平方米的馆,得放136.9万册书,为了达标,每年还得按生均3-4册进新书。即便是有钱买新书,也没地方放。
图情后学:主要还是部分人思想守旧吧,如果没有统计证明纸质书借阅量下降的同时 ,科研人员、学生的学术水平也在下降,这个担忧就不太有必要。明显不需要那么多纸质书,还得为纸质书寻找存在的理由。
麦子:@图情后学 我认识的理工科的做科研的基本是从来不借书的。书实在在读学位的时候都读完了。此后只看文章,写文章。
图谋:实际还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灵儿:借阅量通常也是指的学生。
图谋:各方利益的均衡,这大概是深层原因之一。
麦子:@图谋 这无所谓,但如果目前的方向的是对的,应该问题减缓了,对不对?
图情后学:@麦子 文科的必要性也在降低,现在ocr技术很成熟,即使是图片的pdf,复制、检索都很方便。
灵儿:也主要是针对当下的本科生读书风气不盛。
麦子:@图谋 根本问题其实是版权没有落实和执行而且在技术方面延迟,导致电子书迟迟没有能起飞。
荼图土兔:回归到阅读的本质,我们很多人阅读看书大学前是为了学习考高分,大学后为了科研、工作,甚少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
灵儿:电子书如果起飞了,那还有图书馆吗?
图谋:@麦子 您说的,也真是我“委婉”表达的意思。
麦子:此事我看是无解。
灵儿:@荼图土兔 所以要讲借阅量。
图谋:短期内确实是无解。
荼图土兔:不为了科研考研考公有几个为了兴趣爱好去图书馆看书的。
麦子:@图谋 我理解,写的这些就是让这里的各位了解一下,这类的车拉马的情况是多么荒唐。
麦子:@荼图土兔 培养阅读习惯其实并不是图书馆的义务。
图谋:“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话题,十年前就是“热点话题”之一。
图情后学:图书馆是可以消失的,我们最后也会消失的。我倒是比较爱看书,但基本不看图书馆的书。
麦子:我自己在图书馆呆了一辈子也没有阅读的习惯。要这么想:这图书馆和电影院是一回事,以前看电影,只能去电影院。现在的看电影时个人行为,不必去电影院。
图谋:想看的书,图书馆不一定有,即便有,不一定借得到……
书小弟:@图谋 借到了也不能画,不能做笔记。所以自己买,随便画写。工具类参考书可能借。大部分自己买或电子书解决。
麦子:我遇到的爱书的人似乎都到了这个群里。
荼图土兔:感觉能买书已经不错了,看书也是一种缘分。
图谋:我自己近年买书比较克制,尽可能少买点。买回来通常是只进不出,越积越多,占地方。买回来书,整理起来也比较费劲。
biochem:@麦子 我在本群也说过多次了,真正搞前沿研究的,只看最新的期刊论文,而这些论文是不用到图书馆借的,因此也不用去图书馆。
麦子:@biochem 这是现实,但图书馆只想通过评估,而且固执地认为人不看书乃天诛地灭的行为,所以执着地坚持初心。
猫奴一枚:科研工作者看最新论文,学生们忙着考研考公,没时间读纸质文献,那还有多少人来阅读图书馆购买的纸质读物呢,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剩下一些老眼昏花的喜爱纸质文献的老顽固毕竟人数有限,而且阅读力大为衰减,还有即使一些科研人员需要看纸质文献有些人宁愿首选自己购买也不愿来图书馆借阅(我认识的很多教师都选择这种方式的),所以,图书借阅量不下降那才奇怪了呢。我在网上认识一个图书馆同行,当我介绍给他可以使用读者荐购功能购买自己喜欢的图书时,他的回答很专业也很实际,他说图书馆荐购太耽误阅读了,还是自己购买更好,听了之后我很震惊,也就是说我们馆员都有此想法更何况其他人员了。
图谋:“下降”,表面上是一样,实际得看细节,各家的下降大不同。有的是比较合理的。比如提供的电子书利用确实很便利。有的可能是很不合理的,比如电子书很少甚至没有,纸本书的数量和质量亦糟糕,一年买的书数量比借阅量大。某省属本科院校,2023年借阅量24605册,学生借阅人数总计1853人。生均借阅大约为1册,有借阅记录的学生尚不足十分之一。面对借阅量下降,当前的馆藏建设、读者服务、阅读推广等方面,原本确实是值得深思的。只是种种原因,大多数高校顾不上。
猫奴一枚:我这半年给我们图书馆倒是荐购了不少,一些是家人要阅读,觉得自己购买太贵了,也不清楚是否值得家里保存,再就是也不着急阅读的图书,有些是我自己要阅读的,而我现在纯粹就是打发闲暇时间,也是不着急阅读的,对于急切想阅读的读者来说,图书馆荐购时间延迟和阅读不便也是他们考虑的因素。图书馆荐购对我这种没有保存意愿,阅读图书的迟早又无关紧要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太美好的事情了,只是稍稍有些难为情,好在我们的分编部主任打消了我的顾虑,但是我也做一个负责任的推荐人,只推荐有人建议推荐的好书。
中原劲草:现在很多馆在做阅读推广活动的时候只是侧重于具体书的推广,对于现代图书馆新的业务和一些老的隐蔽业务都不做推广的,因为那会增加自己的工作量。我的博士同学都毕业10来年了,有次想借一本他们学校图书馆没而国图有的书,问我能不能帮忙找一下。我就让他去找他们学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做文献传递,他很诧异,说图书馆还有这功能,我很是无语。更不用说现在大家用的比较现代的OCR识别、古籍文本语料标注等技术了。所以,阅读推广还需要推介图书馆的各项基本业务和现代工具等。
图漾:@麦子 这个文理科真是不一样,我认识一位文科(文史哲)大牌教授说,这一阵不写文章了, 好好读读书,做做学问。
麦子:@猫奴一枚 荐购是采购多样性的一种方式,但在目前国内图书馆的操作上看,其实是图书馆基本功能丧失后一种躺平的表现。在馆藏建设正常的时候情况下,读者根本是没有机会(除非这书是馆藏政策不容许的)自我采购的,因为只要你能想到的书,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但目前的馆藏馆员能力不行,书商也不提供好的选书服务,另外就是这荒唐的招标,买的和读者要的是脱节的,所以会出现这个荐购的做法大行其道。
图漾:荐购作为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可以,总量控制在一个比例之内,不可能绝大多数都来自于PDA,那说明采访馆员不作为。
陕科大高*:个人感觉图书荐购作为一种读者参与的补充改善馆藏的形式还是很有必要的,至于荐购图书的经费来源只能看本馆的重视程度。
麦子:@图漾 最多0.5%,应该是0.1%以下
麦子:@牧云 @图漾 国内高校馆有没有2小时的限时出借系统?好像是没有,否则的话,估计会有大量人投诉。就是课件阅读出借,这书放在流通,只可以出借2小时,除非是图书馆关门的时候不算时间,过时间的话,每分钟罚一元。这个系统其实不是这么简单,我们馆的流通量大约80%以上是靠这个的。一般标准是50个学生一门课,放1本,因为课程用书是学生的事情,我这是提供有限的便利。
牧云:您说的课件是指图书的电子版吗?
麦子:都有,但我上面说的是纸本的。当然,我们现在多半是电子版的。这套系统其实是蛮复杂的。而电子版很多是按次购买的,比如,买一个电子版,每年只可看325次,超过自动购买第二本。
牧云:麦子老师,我记得有个国外大学说,已经对一半多的馆藏进行了数字化。您们这些电子版也有馆里自己数字化的吗?
麦子:这问题我以前说了几次。@牧云 完全不是这样的,说这话的人估计自己也不懂在说什么。我们自己电子化的东西极少,都是本馆完全拥有版权的东西。比如一个人把一些自己的照片给我们,而且在文件中说明是赠与所有但权力。@牧云 你看看以前的讨论就可,这事我起码说了5遍了。我觉得在国内实施的可能性几乎是0,因为执行起来太难,学生都是爷,你弄了这个,馆员面临的压力太大。
品:电子版复制太容易,@麦子 借一次,手机拍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