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意到我的博客上一条来自黄荣彬先生的留言,内容为:中国图书分类的一个怪异情况(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6289-1422129.html),文中表达的中心内容为“ 如果设立一个逻辑学书架,那么,它是一个空书架。 怪异不?”我简单回复了:“浏览了,文献分类、学科分类均在发展变化之中,确实存在不少‘怪异’情形。我自身对该领域关注非常有限。1990年代以前研究文献分类的人比较多,之后越来越少,当前不少图书馆的分类、编目业务已社会化(外包)。”
黄先生文中的几张图片,我作为一名图书馆员,我觉得逻辑学书架为“空书架”不至于,B81分类号为逻辑学(论理学),其上位类为“B 哲学、宗教”。但“数理逻辑”有“[B813] 数理逻辑(符号逻辑);O14 数理逻辑、数学基础;O141 数理逻辑(符号逻辑);O142 应用数理逻辑”,也就是说“数理逻辑”的书有可能分到数学(自然科学)。按照,图书排架从B类到O类是有些距离的,有的馆的图书可能分为自科类、社科类,所处的馆藏地(或者叫阅览室、文献中心等)是不同的。实际上还有更多“怪异”之处,假如通过图书馆馆藏书目公共查询系统检索分类号或索书号,怪事会更多。检全检准难,获取更是难上加难。
关于专业评估“图书与信息化资源”要求填报的数据。这些数据均没有直接可用的。需要逐个去解析、汇总。比如“本专业”的概念是非常模糊的,专业分类、学科分类、文献分类三者是不同的,且有交叉;文献经费不是按专业、年度分配的,需要大致测算;中外文数据库涉及多个,各个数据库的信息组织方式不同、分类体系不同,且是在不断变化的。有一年,有位教授让我协助填“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期刊目录,我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匹配”,教授说为什么没有《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对应的中图法分类为“C 社会科学总论”,那是综合类的。确实是我的考虑不够周全,也确实是很难周全。我从事图书馆工作,但我对文献分类知之甚少。我本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是工科专业,研究生阶段读图书馆学专业,自己自学了点皮毛。
2024年3月1日,圕人堂群中部分成员讨论分类、编目。摘录部分内容。品:“套录只能应付一般编目工作,外包能发现联编书目中的小错误并能改正的算是不错的。对于旧书,联编数据库里有些是没有的,刚刚出版的书联编数据库还没审核发布。不少时候需要原编。”骑鹿踏雪:“别说认真编目,原编。甚至某些领导都觉得编目没意义,照着图书CIP就可以了。分类有什么用,能够上架就行。分类你能做的比出版社还好还准确?你说你做的肯定比出版社好,领导表示怀疑,然后还有做了十多年的所谓管理员哄笑赞同。”图漾:“分类专门学上半年差不多能上手,我上过这方面的课也经历过业务培训,但和我工作关系不大,至今也就是个二把刀。”骑鹿踏雪:“编目不只是分类和著录标引,还有馆藏分类延续,历史分类沿革,丛书套书等类目处理等。”图谋:“文献分类定义:信息整序的一种方法。按照文献的内容特征对众多的文献予以划分,并进行系统组织。文献分类工作包括编类(编制文献分类表)及归类(即分类标引)两部分。英文: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document classification 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_信息组织_分类法」来源: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 编目定义: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著录,组织成目录并进行维护的过程。英文:cataloging 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_信息组织_资源描述」来源: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我赞同图漾老师的观点。文献分类、编目原本确实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种种原因,许多馆属于‘无暇顾及’。”
很惭愧,我对“文献分类”知之甚少,但很多场合,我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外行。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对文献分类是颇为敬畏的。
延伸阅读:
1 图谋.关于专业评估“图书与信息化资源”数据填报.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95165.html
2019-8-25 17:20
各种各样评估,需要填报的数据有所不同。而且大部分数据都没有准确数据(一是因为数据是动态的,二是因为涉及多种类型多种平台,三是需要尽可能地“扬长避短”),需要综合处理。我们会围绕具体需求,从图书馆角度提供辅助。近期,遇到一次需求较为集中的数据填报。笔者稍事梳理工作思路与方法,供参考。
2 编目精灵III.https://catwizard.net/
资深编目员胡小菁老师的博客。自2004年开始写博客至今,专注编目领域。
3 图谋.圕人堂答黄荣彬先生《中国图书分类法》之问.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047663.html
图谋按:2017年4月8日上午,科学网博主黄荣彬先生就《中国图书分类法》向图谋提出若干问题,图谋才疏学浅,特此向圕人堂群成员求助,多位成员参与了讨论,稍事梳理,予以辑录,供黄先生参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