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曲金良:中国海洋文明强国建设的内涵标志

已有 826 次阅读 2024-2-19 14:54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图谋摘编自: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文化建构 基于中国海洋文化历史基础与发展抉择的思考[M]. 北京:学习出版社, 2021.

    作为中国国家战略建设的“海洋强国”,其指标体系的设定,应该是将中国建设成为海洋文化强国,即海洋文明强国;中国的文化强国战略中,海洋文明之强,自是其不容忽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无疑,对当前中国海洋文明的现状应如何分析判断,对其未来目标走向应如何把关定位,“海洋文明强国”应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为此而应如何规划设计,是亟须系统解决的最为基本、最为关键的问题。

    中国海洋文明强国建设的主要内涵,至少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和谐海洋。致力于和谐海洋的建设,就是要注重海洋社会(广义的)和谐、人际和谐、族际和谐、国际和谐与和平,尊重不同区域海洋社会文化传统及其自我选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祥和,天下共享太平之福;

    审美海洋。致力于审美海洋的建设,就是要注重人类对于海洋的精神感受、审美感受、幸福感受,而不是一味追求对海洋资源、海洋利益的贪占享受;

    休闲海洋。致力于休闲海洋的建设,就是要注重予民以休养生息,予海以休养生息,以替代快节奏快速率、紧张疲劳型海洋生产和社会人生的运转;

    生态海洋。致力于生态海洋的建设,就是要一方面保障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资源、环境优先,而不是竞争效率优先,避免相互竞争掠取;一方面保障海洋历史文化资源的存续和海洋精神文化与民俗文化的传承,而不是动辄横扫破坏、维新是求,要使之文脉不断;

    安全海洋。致力于安全海洋的建设,就是要保障国家海洋安全,既能够维护世界海洋和平,又能够以威武之师消除一切威胁国家安全的内外部因素。

    一句话,就是要将我们所赖之以生存发展的海洋,建设成为“人”所需要的“合目的”的“人文海洋”。而毫无疑问,“人文海洋”的海洋文明强国的实现,是靠“人”,亦即“合目的”的“人文社会”来建设发展的—“人”在建设发展“人文海洋”的过程中同时建设发展了“人文社会”自身—这是海洋文化建设发展的战略手段,也是战略目的。这也就是中国海洋文明强国建设的实质内涵。

    因此,将中国海洋文明强国建设作为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目标定位,就不仅找到的是适宜于中国的、同时也是适宜于世界的“海洋强国”范式。

    中国建设成为海洋文明强国的主要标志是:

    第一,鲜明的世界海洋大国形象。以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影响世界。中国是一个大国,一个人口大国,一个陆—海同构、陆—海互动的文化大国,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历史上影响、带动了东亚地区,在历史上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世界,在未来世界文化走向和发展道路上,中国有责任影响东亚地区、影响世界。中国应当承担起作为一个文化大国的国际责任和使命。

    第二,凸显的国家海洋发展意志。即国家要按照自己的意志着力在海洋上可持续发展,并使之成为国家文化模式及其走向的重要体现。对内构建海洋和谐社会,对外构建海洋和平世界,应是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海洋大国的国家海洋意志的重要内涵。

    第三,普遍的正确的国民海洋发展意识。海洋意识是一个海洋国家、民族文化的灵魂,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弱盛衰,体现着国家文化形象,并对世界产生影响。它包括3个系统:海洋知识系统、海洋观念系统、海洋思想系统。海洋知识普及,海洋观念正确,海洋思想系统,并深入人心,成为全国、全民族认同的国家主流意识的构成要素。

    第四,高度的中国文化主体认同。树立中国的民族的海洋文化历史自豪感和“海洋强国”自信心。确保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安全及其价值的传承利用,以提供给人们深厚的“海洋强国”底蕴和广阔的海洋文化生活空间。

    第五,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济体系,和可持续利用的海洋资源环境空间。为此,我们的海洋经济及国家整体经济发展观念、海洋经济及国家整体经济增长方式,都应该体现这样的思想,落实这样的行动。

    第六,合乎自然、合乎人性、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海洋生活方式。这样的海洋生活方式,就是以沿海各地不同区域特色的海洋文化风情的多样化和丰富性为基础,全民族全社会爱海、敬海、依海,与海洋和谐相处互动发展的社会生活方式。这是中国海洋文明强国建设发展模式的最基本、最具体的文化呈现,体现在人们高尚愉悦的精神生活、和谐有序的制度生活、无忧无虑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之中。

    无疑,要实现上述目标,体现上述标志,必须建立系统完善、面向现实、行之有效的国家保障制度,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科技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等。

    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实现途径与对策措施:加强国民海洋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海洋强国意识;加强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强化对中华民族海洋文明历史的认同;实现海洋科技发展、海洋资源开发的生态文明化;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美好的海洋文明世界。    

延伸阅读:

曲金良. 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文化建构 基于中国海洋文化历史基础与发展抉择的思考[M]. 北京:学习出版社, 2021.

目录:

引论

一 “海洋强国”的文化理念

二 世界不同“海洋强国”兴衰的发展模式与历史教训

三 中国文化—中国海洋文化的内涵与特性

四 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历史基础

五 当代海洋竞争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六 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建构

七 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目标定位与内涵标志

八 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实现途径与对策措施

基本概念:

文化是人类社会缘于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所创造和传承的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社会的生活方式及其表现形态。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大陆与海洋所创造和传承的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社会的生活方式及其表现形态。

海洋文化,就是人类缘于海洋而创造和传承的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社会的生活方式及其表现形态。

中国海洋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缘于海洋所创造和传承的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社会的生活方式及其表现形态。

补充说明:       本文所做摘编是利用中国知网“心可书馆”数据库完成的。当前心可书馆图书,单纯阅读方面效果挺好,不足之处是做读书笔记时,无法知道准确的信息来源。比如我阅读《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文化建构 基于中国海洋文化历史基础与发展抉择的思考》,其中有一段文字:“世界上的‘海洋强国’不应该只是经济、军事的强国,而应该是全面的、综合的强国。世界上的‘海洋强国’不应该是竞争性的、对他国有威胁的、倚强凌弱的霸权性强国,而应该是对世界海洋和谐、和平起到示范性、引领性作用的强国。”最好可以显示其信息来源为:曲金良. 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文化建构 基于中国海洋文化历史基础与发展抉择的思考[M]. 北京:学习出版社, 2021:起止页码. 当前无法知道:(1)原书著录信息;(2)某段文字原书中的页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22182.html

上一篇:海离我是近还是远?
下一篇:闲话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价值
收藏 IP: 222.189.103.*| 热度|

4 宁利中 郑永军 朱晓刚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0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