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中午收到父母亲从江西老家寄来的红薯粉丝,附寄的有小孩爱吃的麦芽糖(老家叫“拷糖”,敲成小块后,母亲洒上了豆粉,防止板结成块)、油饼(老家叫“油圆”,糯米粉油炸而成)。这是今年第二次邮寄,上次一大箱子,这次又是一大箱子。上次寄的红薯粉丝,是父母亲自个做的,听说请“技术顾问”上门指导,按4元每斤收取指导费。红薯是父母亲种的,洗好加工成薯渣,再析出红薯粉,晾晒干。红薯粉丝,是以红薯粉为原料制作的。我小时候见过制作过程,工序是比较多的,需要挑晴好天气。
家乡的红薯粉丝,与我生活的城市买到的红薯粉丝是不一样的。形状不一样,做法不一样,口味也不一样。我在本地买过,也在网上买过红薯粉丝,不到5元一斤,但通常需要烹煮好长时间,家乡的红薯粉丝,水开之后,煮一小会就好。父母亲自个做的红薯粉丝,我自个做了两三次,大多数都分享出去了,特意委托父母亲帮在老家的农贸市场再购置一些寄来。
我15岁到县城上学,之后到天津上学,毕业后到江苏工作,转眼间已是30余年。种种原因,同父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很短,偶尔回次老家呆上几天,来去匆匆。红薯粉丝于我有一种特殊情结。在儿时的记忆中,红薯粉丝凝结着浓浓的亲情与年味。红薯粉丝的制作时间是在年前,春节前后则是使用(或者说食用)的高峰期。家乡的习俗,招待客人有一道程序——煮汤,其主要原料是红薯粉丝加上鸡蛋。早期是一碗汤里放4个鸡蛋,后来有放3个或两个的。按照礼节,鸡蛋一般是只吃1个,剩下3个给主家另做他用(比如再利用或者给主家小孩吃)。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鸡蛋是土鸡蛋、红薯粉丝都是各家各户自制的,春节前后的油水相对充足,因此口感也好。小的时候,我是我们家的老三,我几乎年年被派往相隔10华里地的外公外婆家拜年,一般是正月初二去,正月初八九才回。那时候交通很不方便,出门全是步行,走一趟需要一个多小时。母亲的兄弟、堂兄弟有7位,妹妹、堂妹也有多位。外甥给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家拜年。年年过年,都要热闹好些天。一般情况下,每家每户至少会招待一次,“煮汤”每家都煮,印象中,最多的一天,我吃了7碗汤,7个鸡蛋。鸡蛋的味道多是相似的,一般是主要的蛋去壳或水煮蛋(蛋黄未全熟,老家叫“糖心子”,鸡蛋亦叫鸡子)。各家各户煮的红薯粉丝口味有所不同,家家都是热心的、热情的,觉得好吃多吃些(可以吃光),觉得不那么好吃或吃不动,象征性地来几口。十岁左右的小孩,几乎是一早到晚吃个不停,偶得空闲便同表兄弟及表妹们一块玩耍。个人成长经历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红薯粉丝,或许可以说到哪哪都有,唯独对家乡的红薯粉丝“情有独钟”。实事求是地说,红薯粉丝吃不了许多(家乡论组,一两组足够,如图所示。),只是偶尔吃一次。我妻子和小孩与我的成长环境大不同,“煮汤”那种吃法,是自个独自享用,煮过若干次,已然不是记忆中的那个味道。家乡的红薯粉丝,记忆深处的味道,也许永远无法复制,但时刻萦绕心头。
红薯粉丝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