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我的数字资源推广经历

已有 4361 次阅读 2016-10-18 16:07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推广, 数字资源

  自2015年5月开始,我作为图书馆参考咨询部负责人,承担了中外文数据库及期刊采购工作。文献资源采购经费预算中,数字资源经费2015年占57%,2016年占67.8%。数字资源推广方面颇下功夫。

  2015年5月29日建立学科服务群。该群定位为图书馆学科馆员与教师用户的交流平台。服务内容为:①图书馆资源推广;②学术信息分享;③解答用户疑难;④指导检索利用;⑤了解文献信息需求; ⑥了解资源使用情况; ⑦ 征求意见。 建立至今,有成员192名。发布学科服务速递23期(频率为半月一期),群文件分享267个文件,其中很大比例是经过编撰之后发布的。学科服务速递,不仅在群文件中分享,还通过学校办公网向全校教职工分享,且自2016年9月开始,在图书馆网站公开,学生亦可以分享。学科服务速递内容,主题实际是数字资源推广。

  组织策划读书节数字资源利用系列讲座。系列讲座中,数字资源全覆盖。主讲人以数据库资源商培训师为主,参考咨询部人员为辅。对于重要的数字资源必讲,若数据库商没派讲师的,安排参考咨询部人员讲。所有讲座PPT均通过学科服务群分享。各院系如需要单独开展数字资源利用讲座,单独联系,种种原因,虽然联系的不多,但还是有,且切实受益。系列讲座这样的工作是有益的。与数据库商的沟通增强,参考咨询部馆员对数字资源的关注增强,用户或多或少因为关注与参与受益。

 所在学校移动图书馆服务于2015年10月开通,借助移动图书馆服务,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短差距,对我们这类高校是大有帮助的。我们在努力尽可能地为大家提供更多的资源与服务。移动图书馆服务是一项性价比很高的服务。一是图书馆阅读移动化是未来图书馆发展趋势之一,当前人们信息获取和阅读方式呈现出多渠道、移动化、社交化的特点,数字阅读正在逐渐融入大众生活,满足了任何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任何内容的阅读需求。二是我们学校当前数字资源相对是比较少的,借助移动图书馆服务,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资源获取渠道。三是我们学校目前没有提供数字资源校外访问服务,移动图书馆服务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辅助办法。四是该服务对学生群体利用图书馆大有帮助,不仅有利于利用图书馆的纸质馆藏,还有利于其进行移动阅读,移动阅读将成为图书馆阅读的主要形式,此外还可以利用移动图书馆服务进行拓展学习,公开课、学术视频等资源非常有益。为了推广该服务,先后编写了大量资料,包括使用指南、利用概况等。不仅如此,还争取到学校官方微信发布专文进行宣传与推广。2016年1至10月读者访问量TOP50中,我自身为22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要做宣传推广。我还注意到,第一名是一位老师,访问量高达39.6万次,遥遥领先(第二名为18.3万次),这位老师使用移动图书馆是我推介的,曾在我办公室花了近半小时单独讲解。访问量TOP50中还有好几位,很有可能曾听过我为他们学院作的讲座,该讲座花较多的时间讲解移动图书馆。

 2016年下了较大功夫宣传大型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宣传较多的有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其中许多中外文数字资源提供远程访问,输入读者证、密码信息便可使用。根据国家图书馆读者卡申办条件,为方便我校教师利用国家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参考咨询部组织办理国家图书馆读者证344张。已有部分教师反馈切实受益。

 2011年我曾写过博文《图书馆数字资源用户推广有感》(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508849.html),最后一段为“图书馆数字资源用户推广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层面应予以重视,学校层面应予以支持。至于如何开展,或者开展的如何,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积极探索与实践,循序渐进,终究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有同行调侃道:“就像新闻联播台词一样”,并告知“也在推广,效果不理想”,我当时的回复是:“如有雷同,不胜荣幸”。经历的背后是需要付出努力的,我相信这样的微努力是有益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009478.html

上一篇:圕人堂:西西弗斯的攀登
下一篇:闲话博士馆员
收藏 IP: 117.92.226.*| 热度|

2 赵美娣 黄仁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