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周德明: 《铁笔生辉 赵嘉福作品集》序

已有 82 次阅读 2024-12-24 19:10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图谋按:2024年12月23日20时15分“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赵嘉福先生驾鹤仙去。特此发布上海图书馆原副馆长周德明先生为赵嘉福先生《铁笔生辉 赵嘉福作品集》撰写的序言,籍此悼念赵嘉福先生!

悼念赵嘉福先生.png

      赵嘉福,1944年4月生于上海。上海图书馆古籍修复部掌门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碑刻传拓及拓片装裱技艺传承人,“2014年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培训导师,重庆、辽宁等多家省级图书馆的国家级古籍修复传马所号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专家,是当今国内全面掌握古籍修复、碑刻传拓、碑帖书画装裱等技艺的大师级人物。

      1961年,赵嘉福人职上海图书馆,被分配至古籍修复组,职业生涯已整整60年。其同,他几乎完整亲历了新中国古籍修复、碑刻传拓业的复苏、起步,培育、发展,消沉、坚守、振兴、飞跃的全过程。于其个人而言,则经历了拜师求学,继承传统,融合技能,悟道创新,授徒传业等内涵丰富并足以让人称道的人生轨迹。就其技艺特点和履历魅力,有三个方面尤为突出,值得记录。

      其一,技艺全面。古籍破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酸化、老化、蚀、粘连、虫蛀、鼠啮、絮化、撕裂、缺损、烬毁、线断等,针对不同情状,产生了揭、洗、补、托、裱、接、衬、镶等修复技法,加之与其相关的装帧、函套制作、拓片、刻碑等技术,可谓是“十八般武艺”。更何况,其中任何一门技术又由多个类别构成,如“揭”可分为干、湿、蒸,湿揭还能细划成混水浸揭法、沸水泡揭法等等,有时还需各种揭法的混合运用。即使要掌握其中一项技能,也非得反复操练、用心体会不可。若将各种古籍修复方法包括碑刻传拓技术等娴熟于胸、精益求精且妙到毫巅,举目望去,大师者只手可数,而赵嘉福先生是当今公认的领衔者。60年中几乎未曾间断的古籍修复实践,令他用遍了各种技法,手法之老到、经验之丰富、成果之丰硕,他人难望其项背。难能可贵的是,业界公认古修复有南北源之分,因气候,环境不同,古籍的自然损伤特点有别,如北方气候干燥,纸张易脆、南方潮湿,保护不当则会生霉斑,南北派修复技法也因此各有所长。众所周知,北派代表为北京图书(现国家图书馆)第一代古籍修复专家、中国近代古籍修复大师张士达;南派的代表人物为当时上海图书馆的黄怀觉、曹有福。赵先生人职后即拜师刻碑圣手黄怀觉,又问道于精于古义献修复的曹老师,古籍修复的南派技法自不待言。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是,1964年,当时中央图博文物事业管理局在北京举办为期2年的古修复培训班,赵先生恰是其中的一员,在一代宗师张士达的指教下学习、感受北派修复的技法、特点和魅力。因此,他师从南北两派名家,兼收井蓄,又勤问好学、领悟力强,年复一年地经历实践——感悟——实践的过程,机遇天赋、演练三者合一,使两大修复技艺融于一身。令人叫绝的还有,由于赵先生在上海图书馆任职,当时馆长为大名鼎鼎的古籍版本、书法大家顾廷龙,他深知懂书与修书、懂字与刻字的关系,教导赵嘉福学古文、书法,打好古籍修复的文史基础。彼时,每周六下午由古籍专家潘景郑、瞿风起教授文言文,而顾馆长则亲自书写帖子供相关员工每天摹写一小时,并批改作业,国点评判。由各界各派大师亲炙,这种今日难以复制的场景,当是造就赵先生古籍修复、碑刻传拓、拓片书画装裱等技艺全面且融会贯通的重要因素。

       其二,作品传世。受业于各路大师,有天赋、肯钻研、勤琢,加上数十年的操练,赵嘉福先生留下了许多精品佳作。以古籍修复而论,他曾参与抢数“山西赵城金藏经”、明代《西厢记》等一批国家一、二级文物的修复,至于嘉定、太仓等地古墓出土文献和清华大学受损古籍等也是经他手之后面获新生。因历史等原因,虽如今难以用图片展现其中的功力和奥妙,但他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安全可逆,以及恢复原貌及其功能的水准一直为业界交口称赞。本书《铁笔生辉》则旨在全面地展示他的碑刻、牌匾、篆刻、砚刻和壶刻的技艺。于此.赵先生师承有碑刻圣手之称的黄怀觉,从磨刀为始,长期在师博身边观察、学习、感悟,然后试手、模仿、体会。拜师多年后,他在屋内刻碑,以刀击石的声音、节奏竟使来访的行家于门外误以为是师博在操作。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他终于修得正果,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及至壮年后,他以实践积累和综合修养为基础,每每于作品中注人新的艺术内涵、令人称道。譬如一般而言,文字上石,多先运用“双钩法"描摹于石,再以刀刻之。赵先生期以阅读为先,反复体会原作的每笔每划,起势、停、转折、收笔,揣摩写字的过程甚至书写者的情绪。以立于上海豫园入门处的“海上名园”刻石为例,该石采自于黄山祁门,石面未经平磨处理、呈四凸不平的自然状。倘机械地深浅一致复录文字,必因受光照而影响视觉效果、为表现原作的风采和神韵,他细心领会书法精髓,精心构思布局,果断将饱蘸浓墨的“海”字第一点作深度镌刻处理,让观者一眼望去即感觉到起笔的力与势。同时,将运笔、用特点与石面起伏相结合,粗显力道,细如游丝,完美地再现了原作的面貌。如此创作,给人以极强的艺术感染,深得行家和游人的好评。又如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有一块“大师石",石长02米、高32米,一面刻有“师大”二字,也可读作“大师"。如何在这块硕大石头上刻字?阴刻,会使字陷于大石中,不得远眺;阳刻,且不说工程巨大,还会影响艺术表现力;着色则会因经年累月的日晒雨淋而污染原石。为此,赵嘉福先生想出了“不阴不阳”的刻法,以四周勾阴凸显阳刻的两字。此构想着实罕见,却是真正奠定这件传世作品的重要基础。其实赵嘉福先生的砷刻、石刻技艺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真”和“像”,忠实书画真迹,如实反映原作;而且在于“灵”和“气”,字迹灵动,气韵生动,富含金石气息。无论是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的“世纪大道”、龙华烈士陵园的“丹心碧血为人民",还是“诗人徐志摩遗像”、“博学面笃志,切问而近思”等作品,均显示了这种特质。他是当代碑刻高手中的佼佼者。堪称一代“国手”,其作品赢得许多机构争相收藏。

      其三,传承圆满。古籍修复、碑刻传拓等属于手感、分寸和火候的技艺,虽有技术法和艺术内涵可作归纳,但手艺中遍布“技术诀窍"。如用多少力量“揭”,怎样的干湿度使拓片恰到好处,刻碑中如何运刀令作品充满灵气等,均难以用理论文字完整表述,它的传承一依靠一代代师傅口传心授。其中师傅能否倾囊相授,徒弟是否有悟性且有反复实践的机会和恒心,都是该项技艺可否成功传承的关键点。旧时师傅多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观念,嘉福先生曾数次坦言,当年学徒时,竭尽晚辈本分,备齐材料,甘做下手、在师博操作时于旁观察、猜测、揣摩,随后则多加训练、感悟门道、他戏称此为“偷”技。十年后、待师傅对他有了足够的信任度并感佩其天赋和毅力时,方有了坦诚的点拨和交流,这也使得他对师傳黄怀觉的技艺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当之无愧地成为第二代掌门人。或许是赵先生对学艺初期的“不爽”有切肤之痛,故而他在上世纪80年代末收徒张品芳和邢跃华后,即一反“常”态,言传身教,倾力而为。鼓励徒弟上手尝试,边做边教。虽然,他经常敲打批评徒弟,从不轻易表扬、但是、凡有询问必有回应。传艺过程中,有两点是得格外珍费:一是倒箧倾囊、不留一手。致使两位徒弟从古籍修复、刻碑传拓、托裱装帧等无一不会。成为今日业界人所共知的高手,经常赴各地示范交流,收弟子传教,使上海图书馆始终保持南派修复技艺重镇的地位,并传承有序地使一批员工、同行成为第四代门徒。二是凡接得重大刻碑项目、必带弟子一同作业。如“陈云纪念馆”、“逸兴亭”和“大厦大学”等,都是以师博主刀、徒弟协同操作完成的。他于关键处示范指点,充分发挥了师徒制贴身传艺模式的优势,从而使徒弟在实践中积累宝贵经验和自信。张品芳在2017年和2020年先后获得上海市首批工匠和上海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邢跃华在2019年被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子“上海市技术能手”称号,表明两位徒弟在艺品和人品方面均得到社会肯定。值得一提的还有,赵嘉福先生除了在上海图书馆收徒传艺外,2008年起他先后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辽宁省图书馆等单位担任古籍修复培训导师,每年赴全国各地传授技能,本书中就有他和重庆图书馆徒弟陈勇合作的碑刻作品。2014年,他还受邀担任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专家,在教学第一线指导研究生,即使他两次霍患重症,仍在手术休养后坚持完成带教任务,“只要干得动,就一直干下去”,他说,"我有责任把手上的东西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

       2007年全国古箱保护会议后,继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后,各地纷纷设立分中心,古籍修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形势大好,这是赵嘉福先生等一批名师大展身手的重要背最。就赵先生及其两位徒弟而言,先前几十年日复一日学习、操作、体悟所成就的基本功和经验,于技艺是磨炼,于人生是修炼,这才是将古籍修复技艺发扬光大的前提。后学和同行不妨以本书为鉴,对照比较,共同努力,并努力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是为序。

                                                                                  周德明

                                                                            2021年9月14日

赵嘉福《铁笔生辉》.png

延伸阅读:

(1)赵嘉福著;张品芳编. 铁笔生辉 赵嘉福作品集[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22.10.ISBN: 9787543985810 

内容提要:赵嘉福,1944年生,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年轻时师从张士达、顾廷龙等先生,长期从事古籍修复、碑刻等工作,尤擅碑刻传拓、碑帖修复、古旧书画修复装裱、篆刻,是当今国内掌握古籍修复、碑刻传拓、碑帖书画装裱等技艺的全面人才之一。在馆供职期间,赵氏曾创作了一批碑拓、石刻作品,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古籍修复人才,其技能之全面与高超,在当下修复火热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指导和借鉴价值,有鉴于此,上海图书馆从这批作品中遴选了部分精品出版,以期能为从事这一行当的学人提供帮助。

(2)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手陨落,匠心永存.https://mp.weixin.qq.com/s/KDz75ifTEUWonVI1YeY-GQ

赵嘉福(1944—2024),上海人。上海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曾任上海图书馆古文献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导师,“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上海市“碑刻传拓及拓片装裱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专家。先生于23日晚因病去世,享年80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65852.html

上一篇:悼念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赵嘉福先生
收藏 IP: 49.88.23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