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志的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wenzhi

博文

如何做好军营官兵的科普

已有 4558 次阅读 2009-2-14 23:00 |个人分类:科学普及|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普, 军营官兵

   官兵是兴军之本,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官兵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基,也是国防建设的需要。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武器,无论武器装备发展到什么程度,人在战争中的作用始终是第一位的。面对军营官兵开展科普,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不仅是科技强军的需要,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官兵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面对军营官兵的科普形成了多种模式,以下介绍几种主要的模式。

   (一) 军营官兵科普的本位模式

    国防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对全球军事发展的新形势,贯彻科技强军战略,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缩短同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差距,是我国军队建设的基本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技术兵器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战争形态已发生很大变化,对军队的现代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既要依靠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更要依靠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军事技能、思想上政治上过得硬的高素质的官兵。当今世界,军队作战需要的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特别在信息化战场上,知识将成为战斗力的主导因素,敌我双方的较量将更突出地表现为高素质官兵的较量。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兵,就无法掌握新的武器装备,无法创造和运用新的战法,也就不可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官兵,全面提高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军事技能,是军营科普中的一项十分紧迫的历史任务。军营科普的本位模式是指从部队官兵的本职出发,围绕科技强军的目标,以军事需要为第一需要而进行的普及军事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军事技能水平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形式。

    军事科普的内容非常广泛,形式多样。军事科普内容一般包括军事科学技术知识;武器构造、原理及功能;国防知识;现代战争战略战术;高新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战争对人类的影响,以及现代军事建设和现代军事发展的态势等许多方面。军事科普可以采用一切面向公众开展科普的所有形式,如报告会、讲座、媒体传播、讨论、演示、展览等。

    军营官兵科普的本位模式要以现代军事需要为第一需要,围绕现代战争中官兵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开展科普。现代战争是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科技、文化的全面大较量,战争本身是复杂的,是先进的高技术装备武装起来的诸军种兵种的联合作战,这就要求部队官兵具有广博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现代军事科学已经是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知识体系。当代科学技术对军事的渗透和影响日益强烈,使军事科学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如军事信息论、军事控制论、军事运筹学、军事系统工程、军事管理学、军事社会学、军事心理学、国防经济学等,这都需要官兵们去学习和运用。指挥官必须善于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应当具有军事、政治、外交、历史、民族等方面的多种知识,深刻了解军事和政治的关系,懂得如何运用军事手段解决激化了的分歧和矛盾,以实现国家的政治目的。指挥官要指挥好高技术战争,除了应懂得战略学、战役学和战术学之外,还应具有坚实的科学技术知识。如,指挥人员制定一个作战方案,就必须懂得预测科学、规划科学、决策科学、数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要熟练地掌握和发挥各种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效能,就要懂得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微电子学、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要实现自动化指挥,就要熟习各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像过去那样,全凭实际经验、靠体力和简单的工具来对待、使用和维护现代武器装备是不可能的。因为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现代战争,已经改变军人劳动的性质,已经由简单劳动改变为知识技术密集型劳动。现代军队就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集团。

    军营科普的本位模式中,特别注重官兵实战技能的培养。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官兵,应是有知识、懂技术的 “高智商”官兵。用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军事研究员格雷格森上校的话来说,各战斗兵种的士兵“不仅仅是一个驮上弹带的人。他应该懂得机械化和步兵战术。他具有操纵直升飞机和固定翼飞机的技能,因为他经常是一位操纵人员。他能驾驶飞机意味着他懂得防空武器的知识。他能熟练掌握几何学原理和导航知识,以把目标对准迫击炮和大炮(装甲和反装甲),他还熟练掌握水雷和反水雷武器和战术,爆破的应用、电脑、汽车、热瞄准具、卫星通讯装置,补给和后勤编制表是他背囊中的物品中的一部分。”虽然每个士兵不可能通晓这一切,但是他们掌握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则是必须的。英国国防部起草的一项计划表明,21世纪的步兵将成为用高技术装备起来的“杀手”。未来野战单兵的装备包括:装有摄像机和无线电通讯设备的智能头盔,战术信息视镜,卫星导航系统接收器,高精度单兵武器,与信息视镜相连的武器瞄准器,镶有片状甲胄的战斗服,轻型防水靴,同总部保持双向战术联系的装备。显然,用上述高技术装备起来的士兵,没有广博的知识和技术是不行的。

    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大大拓宽了官兵教育和训练的内容,军营科普的本位模式注重是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军事形式,拓展科普的新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向军事领域的渗透,军事专业也不断增加。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军事专业只有20多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增加到了160多种;现在已经发展到2000多种。从军事技术装备的种类来看,朝鲜战争时只有9种,越南战争时已有25种,马岛战争时有30种,海湾战争期间已发展到了100多种。如此多的专业和技术装备要求部队掌握,必然要拓宽教育和训练的内容。美国西点军校的学员,在4年中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40多门核心课和必修课。高技术战争对部队科普和训练应达到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军队中,技术军官占军官总数的比例越来越高,如美国军队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军官总数的比例,20世纪50年代只有21.3%,80年代就达到50%以上。在高技术军兵种中,工程技术军官占的比例更高。美国现役军官中95%以上为大学文化程度,有些军官还要求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所以军事科普必须根据现代战争发展的需要,以及兵种、官兵的知识结构等变化拓展科普内容,变换科普形式。

    军营官兵科普的本位模式注重利用军营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以提高军事科普的水平和成效。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发展,为部队教育和训练提供了先进的方法和手段,也为军事科普提供了新的手段。如,目前广泛采用的模拟训练方法,对提高训练效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技术条件下的模拟化训练方法,是指采用各种高技术手段,对作战环境、作战过程及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作战效应进行逼真的模拟,并使部队在这种模拟环境中进行严格训练的方法。如,一架先进战斗机装备部队,需要上千万美元,如果按照传统的训练方法实装训练,飞行员飞完“大纲”要求的课目,不仅训练中要花费大量资金,而且这架先进战斗机的使用寿命也大大缩短。但如果利用飞行模拟器进行训练,则可在达到同样要求的条件下,节约资金84%。我国研制的飞行指挥仿真系统能将飞行指挥现场及各种特情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逼真地再现出来,它不仅能提高飞行指挥员在各种特情下的应变能力和心理品质,而且可将不合格者淘汰。

    军营官兵科普的本位模式的科普对象不仅仅包括部队官兵,同时也包括所有的普通公众。这要求军营的官兵走出军营,面向广大公众,普及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知识,让公众理解军事现代化的现状及发展态势,增强公众的国防科技意识,提高公众国防动员的科技意识和技能水平;同时能更好地支持国防现代化建设。

   (二) 军营官兵科普的兼用教育模式

   军队不仅是保卫国家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武装力量,同时也是现代化的建设力量。军队是一个永葆青春、具有战斗力的群体,为此以官兵的退伍、复员、转业等形式不断更新官兵,是军队建设的惯例。所以官兵在部队受到的教育不仅要考虑到军队建设,也要考虑到官兵退伍、复员、转业后的职业需要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军营科普的军地兼用教育模式就是指在开展军事科普的同时,围绕官兵现实生产建设和未来退伍、复员、转业后生涯发展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开展科普活动的形式。
构建官兵“入伍即入学,退伍即毕业”的军地两用科普体系是军营官兵科普的军地兼用教育模式的基础。在军地两用教育中,要用好两种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军营科普条件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官兵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另一方面要发挥驻军地区的社会科普资源优势,采取军民共建的互动形式,如军队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工厂企业等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和教育活动。要发挥教育和科研机构优势,根据官兵的知识结构、原籍地情况、未来发展的需求,开办各种内容和形式的军地两用人才培训活动,如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乡镇企业管理、养殖和种植技术、计算机知识等,为地方建设输送技术与管理骨干。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中央警卫团经过中国农业大学两用人才培训的战士退伍后,其中有66%的担任区长、村长、党支部书记等职务,34%在乡镇企业和市场管理部门工作,在家乡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营造良好的军营科普环境,形成催人求知的科普氛围。军营要重视科普或教学局域网建设,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电视等共享型的教育资源,推进军事基地的科普信息化建设;要采取军民共建等方式建立多种内容的科普教育和实践基地,如农业科技实践基地、信息化培训实践基地等;完善军营内的各类教学专修室、语音室,新建多媒体教室,健全专业学科数据库,为官兵提供齐备的科普条件。同时要利用军营局域网开设学习交流网页,开办 “知识竞赛”、“科普论坛”、“每日一题”、“疑难征解”等互动活动;运用板报、画廊、广播、灯箱等宣传媒体,普及科学技术知识,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利用基层连队俱乐部设立电子图书馆,定期举办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培训班,使俱乐部成为军营科普型的俱乐部、信息中心、培训中心和文化中心,有效地行使科普功能。

    (三)军营官兵科普的自主模式

    部队官兵与普通公众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自主学习的动机。官兵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实质上依赖于官兵的自主学习。随着学习型军队建设的兴起,对官兵的自主性学习要求越来越高。军营科普的自主模式是指在军营中营造科普的氛围,创造各种自助学习的环境条件,倡导官兵自主性学习为前提的科普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积累和更新速度加快,不可能在官兵入伍的几年内把所有的知识都普及给官兵。同时,军营对科普内容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开展的科普活动总是不会满足所有官兵的需要。自主性科普模式是现代军营科普发展的基本方向,有利于发挥官兵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学习的潜力,提高他们创新发展的潜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2814-215052.html

上一篇:如何做好企业员工的科普
下一篇:走出科普工具理性的误区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