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行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ejj 天,地,人

博文

钢琴爱好者容易忽视的一些基本要诀(2) 精选

已有 9573 次阅读 2013-1-15 20:38 |个人分类:谈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音乐, 钢琴

 上一篇谈了些技巧。这一篇谈谈技巧以外的东西。和上一篇一样并不是求全面,而是讲一讲我感受到的业余习琴者容易忽视的重要诀窍或问题。


1.    手,耳,心。

 也许有人会说,技巧之外还有的,不就是音乐中的感情吗。这还不简单?我从前也是这么想的:我本来就喜欢音乐,弹琴也是有感而发,所以只要我把指头练好了,音乐凭感觉便是水到渠成的了。我当时进音乐学院时以为最要紧的是练指头。但是后来发觉其实我的技巧还不算差,更要练习的是耳朵和脑子。耳朵要有意识地去听不同的声部,不同乐句的走向,不同的和声,然后用脑子去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在整个曲子中的地位。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曲子,单纯地听或弹根本无法把握其中的妙处,只有离开琴老老实实地分析和声和结构,再回到琴上时耳朵才能更灵敏,演绎时才能更好地表现到音乐中更加复杂微妙的感情。音乐最终当然是感性的。但是这种感性并不是随便跟着感觉走的那种廉价的感觉。好的乐曲中微妙和丰富的情感有时隐藏在那些巧妙的和声变化和结构安排之中。没有理性的分析哪怕靠所谓的“天赋”也是绝难把握的。只有通过这种过程,耳朵和脑子才能在弹琴中有所长进,最终才能表现更复杂、微妙和丰富的情感。这样的感性才更有打动人的力量。


  插个题外话,既然弹琴的人不能光靠感觉,那听音乐的人呢?我的一位老师有一个很有趣的答案,她说除非面对很复杂和艰深的乐曲,听音乐的人大可不必知道过多的乐理和演奏诀窍,而音乐家的任务是让听众感动,但是却不让他们知道音乐家是如何做到的!(所以听众就演奏的效果可以给音乐家一些有用的意见和启发,但是涉及演奏本身他们也许难以有太好的见解。)当然,我觉得听音乐的人去学习乐理甚至去分析谱子也大大的有好处,在这个基础上对曲子的见解和听音乐的乐趣都会大大长进。



2.    模仿优秀钢琴家弹琴的好处和局限;什么是好的演绎?

  现在到处都可以翻得到大钢琴家弹任何曲子的音频和视频。我想任何一个弹琴的人都会去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其好处当然是明显的。有时候我看了段大师视频以后自己去弹都有种大师灵魂附体的幻觉。但是单纯的模仿是有局限的。我也曾经傻乎乎地试图去模仿他们的动作和声音,但是后来发现,大师们弹琴的秘密并不是你盯着看或者竖着耳朵听就能把握到的,他们一些微妙和迅速的动作在常速下根本就无法把握,而手臂里头的张弛、和耳朵还有脑子里的运作根本就是看不见的。声乐上这样的模仿也许可以成功,但是钢琴演奏从认知上讲比声乐要复杂和微妙的多(比如更加细微的肌肉运动,同时进行的声部和和声等等),这样的模仿在实际中很少有成功的例子。


  退一步讲,即使这样的模仿能够成功,这意味着成功的演奏吗?齐白石有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叫“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当时并不理解,我觉得如果我把一个曲子弹的像霍洛维茨一样我会求之不得,怎么就会死掉呢。后来,我把这样的模仿尝试到一定阶段时的真实体会是,模仿进行的过多,到一定阶段就变的索然无味,唤不起我的对音乐的任何投入和激动了。


  什么是好的演绎当然是个大的话题。但是我确定一点的是,好的演绎一定你自己用心琢磨出来的那个版本,你自己觉得“对”的,打动你自己的演绎。套用爱迪生的那句话,钢琴演奏99%的时间花在学习、练习、分析、思考等等甚至听起来有些很不“艺术”的活动上,另外那1% 便是真正用自己的感觉与直觉的时候。 许多专业演奏者的问题确实是少了那1%的升华,于是音乐总少了点最关键的东西;对于业余爱好者似乎则正相反,没有前面的硬功夫,“音乐感觉”便只能停留在一个很浅的层面



3.    需要天赋和童子功么?


   这几年有一个“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被广泛流传和讨论,说的是正常人只要正确地练一万个小时,都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甚至有些从前被认为是天才的人,其成功都源于大量(当然是正确的)的练习。(见: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1/04/the_dan_plan.html,和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519)这个理论的正面价值不言而喻。把它用到钢琴演奏上,我觉得只要不立志去当大演奏家的人,确实不用在意什么天赋和童子功。如果你确实爱音乐和想弹琴,那么如果能正确地(反复强调)长期练习,那么只要不是到了退休以后才开始,也许确实有希望取得蛮大的进步。


   但是不管什么时候开始我想都要有思想准备,钢琴事实上是个非常难的乐器。仅仅在技巧上,想象一下弹好一首10分钟的曲子,需要首先练习数千甚至上万个厘米甚至毫米级的手指的瞬间动作,把它们练习到几乎是潜意识里都熟悉。这对人脑是一个极高的要求。我看过一个数据说是小孩子大脑中的突触连接的形成至少比成人快10倍,而甚至有天赋的小孩子如果想弹得一手好钢琴,都要经历童年时期恐怖的练习。我们先粗暴地假设成人比小孩子练琴慢10倍,那么成人练一万小时只相当于一个一天练两小时的琴童两年都不到的练琴量。而走专业路线的琴童的练习时间都远远大于这个量。实际的情况当然比这个复杂的多。但是足见钢琴演奏技巧之困难。


   技巧上如果说苦练还有可能弥补天赋或童子功的不足。但是耳朵的听辨能力(旋律和和声)已经有一些科学证据证明人与人之间生下来时就有可能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过了一定阶段再训练似乎就只能取得有限的进步了。至于“音乐感觉”或是“音乐冲动”便公认更不是练习出来的。至于大演奏家身上的那些个性、风格和魔力的来源,就简直可以用神秘来形容了。


   所以即便作为一个钢琴爱好者,不管有没有天赋和童子功,哪怕想到弹到还算自己和周围的人听着都舒服的程度,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钢琴是件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乐器。如果爱好音乐又没有对乐器有特殊的癖好,可以选择唱歌或者其他技巧关容易过的乐器。想要认真的学钢琴就要做好吃苦头的准备。


  如果想要当大演奏家的一定看不到我这篇文章,看到就说明已经晚了…



4.   好的老师


   钢琴不像数学科学文学,也许凭借天赋与热爱能自学到相当的水平,甚至哪天逆袭成家了也说不定。我的经验和体会是,练琴如果没有老师,就好比自己独自练功,练出来也是邪的,天赋和热情很高反而更容易“走火入魔”,更快地练出比一般人更难改的坏习惯。钢琴是门靠经验的手艺,需要有经验的老师的长期的传帮带。好的老师能帮助你避免错误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能针对你个人的特点进行培养。弹琴不是套公式,不论是什么视频音频还是讲如何练琴的文章都不能代替一个活生生的好老师。


   所有大演奏家早年不一定都看得出天赋,但是一定至少在某个时期有个好老师。即便对于要求不高的爱好者,找越好的老师就越能事半功倍。在钢琴演奏中,只有非常有经验的高段位专业演奏者才可能做到完全自学(甚至郎朗前几年也一直还要去跟老师上课),对于任何水平的钢琴爱好者来说,自学在钢琴上只能是浪费时间,自学除了助长越来越难改的坏习惯和毁掉你本来喜欢的曲子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可能


 

  总结一下,简单的说我觉得对于业余爱好者,在不论喜欢还是热爱的的前提下,弹好琴都需要“越早越好的刻苦和正确的技巧练习(手)+耳朵和脑子的练习+好的老师”,有天赋当然最好,但是在越高的段位(或是对有志成大演奏家的)天赋才越不可或缺。所有这些因素互相促进,不可分离。而支撑这个的是无限的热情、毅力、耐心,还要有点运气。


 

   最后是针对少数人的:


   对于大部分人,音乐在生活中是可有可无的,有了可以多些色彩和快乐,非要没有了也没多大要紧。但是有一少部分人,没有音乐就跟没有爱情一样不能忍受,这样的人如果不从事音乐——按照我听过的一位音乐家的话讲,他们的灵魂将会终生带着创伤。但是残酷的是音乐是个如此狭窄又如此需要几乎一辈子的好运气的行业。很多那么又有天赋又疯狂的爱弹琴的人最终没有机会成为音乐家,这样的人也会去拼命练琴,只是单纯地为了弹好琴。他们也许认为凭借自己的天赋和热爱,也能把琴弹的还好。对于这样的人我想说,请一定去找最好的老师学习才对得起自己天赋和内心。


   如果家里有这样的孩子,请一定严肃的考虑创造条件尽早让他们去跟最好的老师学习音乐的可能!不是什么浪不浪费天赋的问题,而是他们以后一辈子内心能不能够安宁的问题。



 (上一篇讲技巧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1484&do=blog&id=649145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1484-653483.html

上一篇:钢琴爱好者容易忽视的一些基本要诀(1)
下一篇:无调性音乐里的数学?
收藏 IP: 98.227.140.*| 热度|

7 曹聪 余昕 丁大勇 鲍海飞 陆俊茜 蒋永华 MassSpec168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 2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