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乃基
博主已经上传了中国特色的“隐私”——《互联网时代》观后1和重赏之下“唯”有勇夫——《互联网时代》观后2,向虚拟世界移民——《互联网时代》观后3,《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互联网时代》观后4,以及时间图景——《互联网时代》观后5,本文是第六篇。
上世纪80年代曾有一部小说《火狐》,飞行员用意念控制飞机的状态和进行战斗。在《星球大战》中,天行者用意念让飞船从泥浆中浮起。这都是“科幻”。如今,已经有了真实的意念控制的“风火轮”,只需在脑海中冥想,它就可以直行转弯加减速度。心想事成,历来的祝愿之词,今后就没有意义了。
然而且慢。所谓“心想事成”,从“心想”到“事成”之间还有漫长的路,一路上可以重新选择甚至反悔,可以推敲细节,可以逐步调整,以取得最佳效果。现在是心想即事成,零距离,第一时间,说时迟那时快,容不得反悔。
意念控制火狐、飞船和风火轮,今后都做得到或已经做到,问题是,人能否控制自己的意念?当年发动的浩浩荡荡的群众运动,“恨斗私字一闪念”和“灵魂深处闹革命”,看来成效甚微。人的思绪如同大海的涌动,永不停息,其中绝大多数是杂念,随机涨落,其中只有极小部分成为相对清晰的思路,进入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对他人说出来,自己写下来,或者成为某种意图明确的行动。背景的涌动,看似无价值的杂念,然而逻辑思维却是从中而来,随机涨落是创新的源泉。这里说的“杂念”看来与波兰尼的“意会知识”有关。于是,意念控制,是什么意念,是99%的杂念,还是1%切实与有待控制的事项直接关联的意念?(参见编码知识、隐性知识和中国-知识论之二)
问题还在于,在意会知识和编码知识,或者说杂念与“正事”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正事往往淹没于杂念之中,杂念是否会干扰甚至参与控制?科学家如何在二者之间间不容发的缝隙——如果有的话,精确地剔除杂念,留下“正事”实施“控制”?
博主申明:此文并非质疑这些成果,而是不明白科技人员是怎么做到的?博主看到的所有相关报道从未透露这一点。
求科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