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时间图景——《互联网时代》观后5

已有 3499 次阅读 2015-1-27 07:37 |个人分类:简介及学术方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分岔, 互联网时代, 个体时间, 人类时间

吕乃基

博主已经上传了中国特色的“隐私”——《互联网时代》观后1重赏之下“唯”有勇夫——《互联网时代》观后2向虚拟世界移民——《互联网时代》观后3《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互联网时代》观后4。至今看来是惨淡经营,第一篇的小红花或许是编辑mm看走眼,如今评论也剃了光头。博主仍有冲动,故不思悔改,继续前行,权当为自己写。本文是第五篇。

 

上文提及,当“记忆的主体成了全人类,其结果便是时间停止。”

然而有趣的是,周围的个人却都在赶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要不就在路口间思变。个人急促多变的时间如何汇成了人类时间“貌似”的停滞?

其一,分岔之使然。博主“他/她的一生:从分岔到分岔——人生感悟之二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8499”一文述及,人生就是一连串的分岔,津津乐道的“从胜利走向胜利”,只不过是从一个分岔走向另一个分岔。分岔是由随机涨落及涨落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互联网的作用在于,提供了涨落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平台或者熔炉。正是在互联网的熔炉中,涨落更为频繁,彼此间的关联更为复杂多样和多变,往往导致个体频频进入新的分岔,这就是所谓平面化和碎片化。两个相邻分岔之间的时长越来越短,行进在同一条轨迹上的个体越来越少。未及深入,已经改变,以及各有各的语境和盘算。正因为此,虽然个体的涌现此起彼伏与日俱增,难以带动整体的同步涨落;虽然也会有巨涨落,但难以一统天下,不至长期居于舞台的中心,更多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仅数年数月或数日。这是个体时间急促而人类时间停滞的原因之一。

其二,个体涨落和涌现的知识深深嵌入于特定的语境之中,以及与个体的生存经历不可分割,因而是嵌入编码知识(走到头的非嵌入编码知识),甚至只是个体深层的生存体验,是主观的意会知识,无法重复和证伪,因而难以为他人所理解和共享而成为人类共同的知识;换言之,人类无法在个体知识的基础上前进。参见:河流与山峰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1943。这是个体时间急促而人类时间停滞的原因之二。

眼下,一些先知先觉的个体似乎也正在放慢各自的脚步,不再“匆匆”,闲暇或“慢节奏”正在成为时尚。

 

然而,值此知识之海茫茫,时间之矢停滞之际,科学之舟仍扬帆远航。

科学能否作为时间之矢,引领人类前行?

 

博主设想关于《互联网时代》的其余题目或为:

 

人能否控制自己的意念。意念控制的“风火轮”,只需在脑海中冥想,它就可以直行转弯加减速度。

2045,奇点。起点-发散 新的起点-发散。技术器官论认为,技术是人类器官的延伸。人类一旦把越来越多的事项交给技术去做,也就必然或多或少发生自身器官的退化。人类越来越弃用来自自然的器官和能力,转而拥抱人工自然。由天人合一到人机合一

桌面”的上下:应用者和幕后创新、操作、控制人员关于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不对称且愈演愈烈

无边界的网和有边界的主权国家

互联网上的犯罪,与受害者不面对面,是否会减少、乃至没有负罪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863082.html

上一篇:《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互联网时代》观后4
下一篇:从“歌德还是缺德”到批评还是抹黑
收藏 IP: 121.237.92.*| 热度|

7 陈楷翰 刘钢 周炳红 周可真 孙东科 伍光良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