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门”的隐喻

已有 6071 次阅读 2010-8-5 08:42 |个人分类:简介及学术方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隐喻

吕乃基

隐喻,是林林总总的后现代思潮习用、喜用的表达方式,也有学者从学术上对此作了深入和系统的探讨。由于交流双方语境之间的差异,彼此沟通时信息的缺失、语义的扭曲甚至歪曲屡有发生。例如科学网上的评论时有文不对题,而对评论的回答牛头不对马嘴更不在少数,往往因此导致彼此间的误会乃至掐架。在不同场合,人们往往会信手拈来,用到自己熟知或眼前的事物来解释自己的观点。隐喻,简言之,以双方或多方都能理解的事物为载体,以使一方希望表达的含义为对方所理解和接受。博主的“后现代猪”(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3879)就与此有关。

反过来,把同一事物用在不同场合的隐喻归拢起来,看看这同一事物的含义,究竟会在各种隐喻中“被”引申到什么程度,也是饶有兴味的。“门”,就是其中之一。

博主并未探源,但自从人类住进了洞穴,有了自己的居所,门,也就应运而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或许正因为此,关于门的隐喻,也就遍及世界各民族,经久不衰,笔者日前就写过上帝的门和窗,以及论“底”(8):旷野上的门

此处再举几例。

进不进门?科学和技术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门,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不是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是的,技术打开了门,但在技术的背后还有文化,还有社会的各种因素。包括文化在内的人类文明指引技术打开某一扇门,并在众多的门中选择。人类对自己的命运负责,而不是技术。

真善美和自由度。“如果给绕瞬时转轴转动的刚体再加上一个约束,让它成为做定轴转动的刚体,自由度下降一个,却成全了门、成全了辘轳,门之所以成其为门,就是因为那个定轴。” [i]这句话的前半部分,是单纯的力学,就是事实和规律,“真”,是非嵌入编码知识;而后半句话,将“真”置于特定的语境之中,满足特定主体的目的和审美,受特定的价值取向的选择和引导,也就是善(也可能是恶),乃至美(也可能是丑)。真,既是善与美的基础,也是恶与丑的基础,由此进一步说明“真”对于善与美的非嵌入特征。自然界的“自由度”下降了,而人的自由度却增加了,这难道不是人文文化?

随着日渐踏入后现代,随着交流内容的愈益丰富和复杂多变,以及随着越来越多主体的介入,我们会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依赖隐喻,在不同场合用到越来越多的、各色各样的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350126.html

上一篇:论“底”(8):旷野上的门
下一篇:论“底”(9):现代性的认识论基础
收藏 IP: .*| 热度|

28 刘俊明 武夷山 鲍得海 阎建民 陈儒军 陈绥阳 孙学军 罗帆 王号 曹聪 张焱 杨秀海 陈国文 刘立 吉宗祥 吕喆 金小伟 周振肖 苗元华 张天翼 侯成亚 鲍海飞 唐常杰 刘晓瑭 丛远新 刘广明 郑永军 杨华磊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