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liang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liangwang

博文

富贵限制了科学家的想象力

已有 2657 次阅读 2018-11-9 12:44 |个人分类:杂谈咱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富贵限制了科学家的想象力

2018-11-9

王安良


前段时间,有个农村女孩考上好大学,说:感谢贫穷…。有不少教师在科学网上“批评”那个女孩,意思是她不应感谢贫穷,应感谢努力学习的自己。

我不赞同那些教师的观点。他们无非想表达:富贵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更有优势,更好而已;换句话说,富人和权贵们有钱和资源上最好的学校、课外班,或者直接送到国外名校。在某些人眼里:“穷鬼”的孩子,谁不想上名校?不必感谢“贫穷”乃至“贫穷”的家庭条件和社会背景。

富、贵模式下的教育真对培养人有好处吗?培养人才呢?这是个好的科学问题。

我还想谈的是富了、贵了对科学研究有好处吗?(经常有研究生抱怨,某些导师太苛责,给的钱不多,甚至没有,活还不少干,累死累活,跟毕业关系不大;对于博士、尤其是女博士,延期毕业简直太正常了。)这问题本身也是个好的科学问题。

不用已死的科学家们或国外的成名科学家,就拿张益唐来说,他做出了优秀的研究成果,并不需要“富”的条件(“贵”另说,他的受教育经历并不算是“穷”校)。当然,你可以反驳说,张益唐玩得是数学,不需要多少经费。没错,我还可以找出来更多花了冤枉钱的研究(不仅没用,还为伪科学增加了不少素材),国内不少,国外更是数不胜数。

昨晚看CCTV2的大讲堂,那个学者介绍了国内外企业的科学研究投入,国内和国外相比简直不在一个层次,技术研发也可以推断:也不高,即使有,也只能是“短平快”,所谓的“活下去”心态在进行技术研究投入,许多拥有国内外博士、硕士学位的金主、管理老总、技术老总,远不如任正非、马云等有科学素养。

难怪中央和各部委无法对所谓的国内科研机构、企业的创新能力建立信心或自信,不断提醒人们要“韬光养晦”。在某些人看来,不管是国有还是私有,只要没给他/她带来直接好处,多数都是“一丘之貉”。

国外就好了吗?从美国到欧洲,再到日本,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在收紧钱袋子,对科学研究越来越力不从心,对已有核心技术或新技术的研发或直接垄断越来越趋之若鹜。难道他们也不信任科学家?

不,他们信任科学家,但是他们不迷信科学家。

以我个人观察和阅读文本、数据,多数科学家都是在“贫穷”的时候,做出了富有开创性的成果,得以成名、成家,甚至一辈子不“成家”(比如牛顿)。中国高校科研看着很热闹,其实是虚假的繁荣,或退一步评论是表面文章很靓丽而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难道是“贫穷”?我觉得主要是中国大城市房价太高,科教人员贫富差距太大,可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即“房事”是最大的问题。小城市就能好?虽然房价不算太高,但收入更不高啊!其次是孩子教育、医疗和养老问题。如果你能在某些城市或区段买的起房子,孩子教育、医疗和养老,那都不是事。所以,归根结底,可能还是“房事”的问题。当然,你一定要说“钱”的问题,也行。在中国也许称为“富、贵”的问题,较好。

所以,我认为富、贵限制了科学家的想象力。名、权、利束缚了中国科学家的创造力。

那么教育家呢?教育家的科研水平如何?这是值得调研的好课题。

当下中国有教育家吗?我不知道,不能妄下结论,也许有呗,可能还不少。这还是个好的社科问题。

我认为,在中国科研和教学稍微有点入门的人,就去从政或玩“学科交叉”了,或者从事“双肩挑”乃至“多能手”的业务,通常是“教学、科研、管理”全能干,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教育资源、科研资源。

不过被谁浪费不是浪费?

所以,像川普这样的政治家会越来越多,而非越来越少。什么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认为川普就是榜样之一。

课程一结束,就可以把紧绷的弦放松一点,也能写点Paper,万一被引用或剽窃了,也算是功德一件。借用并改编一下故人范仲淹的对联:

家事、房事、宇宙事,时事关心;

风声、雨声、吵闹声,声声悦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71524-1145348.html

上一篇:关于温度
下一篇:暂停博客更新一段时间
收藏 IP: 106.39.42.*| 热度|

5 郑永军 马德义 魏焱明 李毅伟 童调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