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岗工作093-新学期教研11
2024-11-11草稿
2024-11-13定稿
王安良
按:今天是24-25学年秋季学期(第一学期),第11周,周一。早6:00之前起床,洗漱,开车35km先到食堂,再到办公室,两杯奶、茶开启新一天的工作。周三,4点起床,先读了一会儿马上庚的书,开车3km到办公室,继续阅读和思考。
教学、讲义与教材
上学年已完成第十六轮讲授工程热力学[1],持续准备教学研究及下次讲义。
至今,已完成动力技术十轮次授课[2],将整理和修订讲义。
本学年是两相流体动力学-气液部分,第十六轮的研究生教学,将在本学期第13-16周左右开展授课工作[3],参考教材至少有[4]-[8];继续上课准备,包括讲义、PPT、教研以及教改工作。
本周要抽空阅读马上庚的教材[9],翻阅Jaynes的著作[10]。
新学期教研11
至此,完成了火星车(星球车)用太阳能发电系统本科生科创小组“首次”见面会,团队核心成员的一对一导学活动,他(她)们是:
石云升(组长)、曹霁阳和高君翔(负责控制);王子睿(副组长)、张明炎、乃维峥和黄一楠(负责总体和结构)。
给大学生上课,可否教授超越教材的东西?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否。“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人文领域,通常不存在绝对的高下知识,在某个时空范围内,都是相对真理;科学领域,许多观点像是比武,在某些条件下(或时空里),好像存在“非此即彼”的道理,即所谓的“绝对真理”。某门课程或教材,就类似于限制条件,有一套体系是“绝对真理”,不可越界,否则会给学生造成“思想混乱”或“缺乏逻辑”的印象。但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要求教学生存有“怀疑”或“批判”精神,尤其对教科书和老师。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逻辑悖论”。
研究性教学和教学性科研,侧重点不同,内涵、过程和结果,将完全不同。
参考文献
[1] 朱明善,刘颖,林兆庄,彭晓峰编著,史琳,吴晓敏,段远源改编,工程热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安良,《动力技术》自编讲义,2011-2023
[3] 王安良,《气液两相流体动力学》自编讲义,2009-2023
[4] 鲁钟琪编著,两相流与沸腾传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 方贤德著,高等两相流与传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21
[6] 徐济鋆主编,鲁钟琪主审,沸腾传热和气液两相流,原子能出版社,2001(图书馆电子版)
[7]林宗虎等编著,气液两相流和沸腾传热,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8]王经,气液两相流动态特性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9]马上庚,马红儒发布pdf文件,统计力学简体版V1.3,2024-08-26
[10]Jaynes, E. T. (Edwin T.), Probability theory : the logic of science 概率论沉思录,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0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