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91231/15758286.html
记者曹红涛:获知这个线索后,我今天迅速赶到黑龙江大学,在该校的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见到了这位作者,他叫高山,是一名教授。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我一直在等待今天的采访”。(作为一个曾被骂成学术败类的人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3855&cid=18,居然能坦然接受记者采访,实在够可以)
高山坦承,2004年到2009年期间,在《晶体学报E卷:结构报告网络版》中发表了论文200多篇,具体篇数他没统计,差不多平均每周发两篇吧。但他介绍,这些论文完全是他辛苦得来,完成这样大规模的论文数量,也并非“不可能的任务”。
听专家介绍,一般来说,要确定一个新的晶体结构,必须经过“化学反应合成—培养单 晶—获取表征数据—软件分析”等一系列过程,才可能形成论文材料。但《晶体学报E卷》收录的论文要求不同。高山解释说,这个学报是网络版,实际上就是个晶 体结构数据库,只要它认定你的数据新颖、准确、合理,经过一两轮修改,慢的二三个月、快的一个月就能上网。《晶体学报》虽然影响因子低,但对结构解析而言 确是权威期刊(至少该期刊运作方式就不权威,现在和国内期刊一样,也收费,据说还是被迫的)。
高山教授对自己的学术能力很有自信。他说,自己的团队起早贪黑,培养的晶体多,再加上解析及时,投论文熟能生巧,故此多发论文很正常。(好笑,从事这种低水平研究,居然对自己学术能力很自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1176-282843.html
上一篇:
Shan Gao 请放慢发晶体学报的速度下一篇:
2009的回首与2010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