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答辩大幕就要拉开了,一大批研究生即将毕业,走向社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作为导师,谁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完美地完成毕业论文并在毕业答辩表现精彩,只可惜,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总会有一些缺憾,有的论文错误明显,错误连连,如参考文献标错,语言表达不规范等,如果学生能认真一些,这些错误本不该发生,却年年发生,答辩会成了挑错会;有的答辩明显准备不足,对自己所讲论文极不熟悉;如果导师管得多一些,看得仔细一些,论文的毛病就会少一些,如果导师完全不管,论文往往惨不忍睹,若学生听话,能按老师的意见修改,论文也过得去,可偏偏有学生,懒得改,任错误存在。
带了几届研究生,现在越来越觉得培养研究生就是一个鸡肋的活,弃之可惜,食之无味,鸡肋化的原因在于:
(1) 本科生培养质量不尽如人意。虽然考上了研究生,其实好多人并没有自己较擅长的东西,好多课程虽然学过,其实只是知道点皮毛,真要做事情,完全不会下手。例如,我们专业的学生一般都学过C语言,可好多人基本不会用C语言编程。估计大多数导师都有这方面的烦恼,特别是普通导师,面对的学生可能来自二本,三本院校,虽然考分可与本校学生竞争,但真实能力大多数是不可靠的。
(2) 需花大力气打基础。导师需指导学生如何查资料,如何更好地熟悉自己的研究课题等,而不像有些研究生,入学后,直接就能用,这个打基础的过程,本人一般花一年时间,在上课的同时,让学生看课题相关的资料,做一些前期工作等,更麻烦地是,有些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似乎也没有弥补差距的想法,导师还得培养他的学习和思考习惯。
(3) 缺乏上进心和良好的做事做人态度。明明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可偏偏花在学习和研究上的时间比别人少,需多次督促,才能形成过得去的学习习惯;更麻烦的,是做事和做人,需要提交论文时,提交一个就了事,基本不管质量,写出来的东东在提交前从不好好检查,更不想如何让其完美;虽然口头和说明总说自己有团队精神,其实团队精神较少,主动为团队做贡献的事情少。
通常,好多研究生或多或少都有上述1至3个方面的毛病,这样导致招收的研究生可用价值不大,做一些简单的活还可以,稍复杂一点,导师为其纠错的时间,可能会超过自己做的时间。
鸡肋化的研究生培养,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不容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1176-440421.html
上一篇:
科学网成了挺肖反方的大本营下一篇:
有史以来发论著最多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