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雷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niu

博文

一条容易理解“王阳明”的路——从思想方法开始

已有 2469 次阅读 2015-8-26 04:39 |个人分类:一日三省|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宋朝皇帝赵恒写了一篇《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赵恒很实在,直抓人内心的需要:良田、高楼、美女、车辆。因此他的励学篇也被广为传诵。

       为什么能够被广为传诵,根本是他抓住人内心真实需要。“王阳明”创立儒家“心学”学派,同样也是抓住内心。对于想了解儒学的我们,“心学”是迈不过去的坎。我只能从思想方法作为基础,做一个尝试。


      在思想领域,有很多对立派别,比如:

      王阳明——朱熹

      天主教——新教

      神秀——慧能


      对立的根源来自看问题的方法。先从神秀——慧能”的故事说起。 

      神秀写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慧能对应: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使惹尘埃?


      神秀的理论是:“认识自己的不足,然后时时警惕自己,检点自己”。但是“认识自己的不足”的前提需要一个参照或者说标准。神秀认为向老师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模仿老师。标准为:自己的老师或者更早期的圣人。

     慧能则认为并不存在固定的标准,或者慧能根本不考虑”不足“,只是设法“与自然天的一体“,从自己内心开始,实现成佛。

        神秀认为佛有一个标准,可以作为参照。而慧能认为“佛”没有标准,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之中。表现为:一与多的关系。

         天主教认为:人不能直接跟神祷告,只能由教会的神父、圣徒传达我们的祷告。新教认为只要信靠神 就可以直接跟神祷告对话,认罪。表现为:一与多的关系。

         朱熹与王阳明也表现为:一与多的关系。朱熹认为社会需要学习圣人言行,需要用圣人之言教化大众。王阳明从孟子的人性本善入手,一个人只需要发现自己的本性就好,没有必要模仿圣人。表现为:一与多的关系。

       同样,我们不得不引入一个问题:老师的作用是什么?

       在朱熹看来:老师是“教”,学生学。老师只是”书本的延伸“,把内容讲解一遍,学生能理解多少是多少。然后解答学生的疑问。在互联网时代,这些老师完全可以用”视频教学“代替,然后找几个做题能力强的人帮着解答疑问好了,其实也是标准答案,很容易。

       而慧能怎么看老师这份职业?老师只是在启发学生,书本知识作为一个引子,把学生内心需求与知识结合。如同小学生看科普,不是为了记住科普里的内容,而是激发他们的内心,提升学习科学的兴趣。

      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临终前说了一句实话:科学知识就是”敌人“,我成功地征服了它,满足了我的征服欲望,低头看别人的欲望,甚至有点为我独尊的感觉。我感觉自己就是这个领域的总统,而且是终身总统。


        做任何的事情,都需要“心”,启动人的“内心”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知识与内心绑定在一起,就是伟大的科学家

       权力与内心绑定在一起,就是伟大的政治家

       金钱与内心绑定在一起,就是伟大的企业家

       责任与内心绑定在一起,就是伟大的慈善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346-915996.html

上一篇:从“狗”戴苹果手表说起——毁名的高手段
下一篇:科研人员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收藏 IP: 114.241.46.*| 热度|

2 陈楷翰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