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聆风吟窗听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ewyeyed

博文

为生命清扫

已有 2790 次阅读 2008-11-19 08:50 |个人分类:晴窗朝露心奉茶| 生活, 生命, 清扫

    阳光毫无顾忌地钻进紧掩的窗帘,顽皮地掀开我们的睡眼。于是在闹钟的喧嚣中,我们不情愿地驱赶着倦意,忍不住地羡慕光束里自由飘荡的尘埃。说来也怪,凡是生命存在的地方总少不了灰尘的踪迹,真正的人迹未至之地,反而别样地一尘不染。生命与灰尘,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形与影,无处不共存。

   作为有形的生命,生物都非常善于清洁自身;尤其是人类,无论是身体还是衣物,都巴不得它们一尘不染,清洁如新。甚至是亡者的墓地,也总少不了管理员的护理,以及亲友的鲜花长伴。如果说装饰是另一种形式的清扫,那么抚墓碑长哭忆昔又何尝不是一种对记忆的清扫?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人们往往在现实的细枝末节中发现沟通回忆的缺口,于是追忆成了一把梳子,整理着久已凌乱的往昔。往往老人更喜欢回忆,毕竟他们有比我们多得多的经历;也因此许多社会人文学家非常珍视和提倡老人写回忆录,因为个人化的记忆总能为冷冰冰的历史提供多种鲜活的视角,使得陈旧的资料在梳理中焕然一新。

相比于老人,青年显然更热爱展望未来。无论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是理智而又切近的目标,都寄托着年轻生命中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青年没有谈论过去的资本,却也不会为陈旧所羁绊;他们没有丰富的经验教训,却也因此充满一往无前的朝气。展望是用理想为自己编织的另一个现实,青年们就在这样的遐想之中清扫着对现实的不知足,热切地期待着成长。光明是属于未来的,因为我们看到的未来少有尘埃,即使有也用不着我们即刻去清扫,毕竟许多尘埃在到达未来之前必将灰飞烟灭。

更多的人长久地活在现实中,在最熟悉平淡的事物中思索,直至顿悟生命的真谛。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都知道平常的现实生活中蕴含了无数非常的可能,它们就像叶片掩映下幽香的花蕾,总在不期然间绽放灿烂。因此时常对熟识之地多投入一点关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认识,生命的平庸会不经意间幻化为精彩,至少是平实。许多人更关注于对物质的清扫,孰不知精神的清洁是心态乃至生命方式的决定者;若仅仅拥有清洁的身体衣物,内心却混沌无知,那反倒不如化身为一株小草,在阳光中与清风交谈来得充实平静。精神的清扫,很可惜,正是忙碌的人们所忽视的,却恰恰是一切清扫中对生命最重要的部分。

总有一天,我们会面对死亡--一个预示着个人的一切清扫都从此结束的时刻。到那之后,我们再也不可能回忆、展望,甚至思索现在,只能湮灭为尘埃,去旁观曾经历的一切,也许这正是尘埃与生命共存的原因。那么在这有限而忙碌的生命里,且让我们珍惜每一次的清扫,尤其是对精神的清扫,因为它们就是生命存在的标志,是一切尘埃可望而不可及的幸福与宁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053-205716.html

上一篇:比烟花更寂寞的,是人心
下一篇:在乎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0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