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如何评价和培养年轻人 精选

已有 17545 次阅读 2009-6-29 02:35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如何评价和培养年轻人

2009.06.27

我到外地开会和做报告的时候,和喜欢和研究生聊天,如果他们也愿意主动找我聊天就更好了。

如果我听到某个教授讲他最近不错的工作,不管发表还是没有发表,我也常常会去直接向他打听做这个研究的研究生或博士后的情况,如果有机会见到他们我也常常回去问他们对这些工作的第一手的想法。这样不仅可以弄清楚一些自己不了解的具体问题,同时也可以有机会给他们一些建议或者鼓励。

在自己相关的领域里面,原则上并不需要看其它材料,或者发表所谓SCI文章的情况,就基本上知道这个领域里面最近或未来几年里面有潜力和有希望的年轻人和研究生有哪些。事实上,要判断他们的潜力、能力和知识背景,通过平时工作和开会时候的交谈和了解非常有效。

对于自己领域有潜力的学生,我相信绝大多数有点水平的教授都会想办法帮助他们。拿我来说,如果有人或者有地方有比较好的工作机会,我就会想到我曾经交谈过的哪一个研究生可能很适合,然后常常会主动建议这个研究生去考虑申请,或者把我认为合适的年轻人推荐给要人的单位。如果人家认为我的推荐信还是会有一些作用的话,我自己也会很乐意地提供一封描述自己的评价的推荐信。

这样做其实并不需要局限于国内的学生,因为学术是国际性的。在某一个领域真正潜力很好的学生、博士后,在全世界数来数去也不会有那么多,任何一个在自己的领域比较了解的教授,要了解这些情况非常容易,而且也有一定的责任去了解这些事情。至于那些不怎么样的,也没有什么机会去了解。

我的博士导师告诉的一个故事比较说明问题。

他说1980年代期间他到某个学校去做报告,了解到那里的一个快毕业的研究生很优秀,于是他就主动建议这个研究生和他的导师说,如果自己的系里有助理教授职位,他一定要来申请。但第二年该系没有招这个领域的助理教授的计划,于是他就建议这个新毕业的博士到IBM去做博士后,等到第二年该系有了这个领域的job openning,再去申请,果然是应聘的人中最优秀的。最重要的是,这个年轻人后来成了该系非常优秀的教授。

我自己在研究进展最艰苦的时候,也得到这种帮助。我2002年底在一个学术会议上报告自己的研究内容,会后一位我当时并不太不熟悉的海外华人科学家就建议我是否可以就有关问题写一篇综述文章。我说,我这个方面的第一篇文章还没有发表,自己写综述还太早了吧?他鼓励说:你先开始准备吧,并不需要这几个月写出来。他回去以后,就向国际上的某综述期刊推荐我写一篇综述。他说:他在中国听了我的报告,觉得我们的研究中有一些新的想法,解决了该领域的一些定量分析问题,是很好的进展,云云。结果我很快就收到邀请,但在此之后我们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把他建议的综诉文章给写出来,发表出来已经是整整两年多以后的事情了。最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一些一开始还没有弄清楚的重要问题。我到现在也没有明白他怎么会事先知道我们能够解决那些自己当时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的。

在中国,大家可能认为这些都有走后门的嫌疑。不过我从来不认为找到和推荐优秀和有潜力的人才和走后门有什么关系,这其实是所谓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关键问题是,如果推荐和招来的人没有发展潜力和真正的能力,那才是最大的麻烦。

我在和不少教授讨论问题和学术交流的时候,常常会问:您觉得最近几年里面您最优秀和最有潜力的学生或博士后是谁?我会根据他的介绍继续关注他提到的学生以后几年的发展,这样比只看简历和所谓什么SCI文章可靠多了。将来听说这个学生很成功,我也绝对不会感到诧异。

在我自己的领域或相关领域,如果一个自己平常对他的工作和情况一点印象都没有的某个年轻人,突然间拿出一堆在学术上并没有实际和重要的贡献的SCI文章来,说他自己在这个领域很优秀,相信世界上绝大多数还算有点见识的教授都会和我一样评价说:“This guy's a nut.”

这样的学生原则上在学术界是没有太多前途。学术界需要的是有潜力做学问的同事,而不是只以发表没有影响的文章见长整天浪费纸张的工匠。

所以,饶毅教授最近连续写的几篇博文,谈到年轻人被SCI危害的情况,非常的语重心长。

饶毅教授《提醒年轻人:何时SCI害你?(补充版)》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9758

饶毅教授《“杂志拜物教”:何时发Cell Nature Science 论文害你》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0014

大概除了在中国的某些地方之外,任何评价委员会中的专家都不会假设发表文章目录较长和发表文章的期刊比较重要的的年轻人是又多产又棒。他们会花更多的功夫去分析这个年轻人在某些看来比较重要的文章中的实际贡献。如果这个年轻人并不能够清楚表现出他对这些研究内容和思想的充分掌握,这对他的前途常常会非常不利。这正是饶毅教授的忠告要表述的经验。

我对年轻研究生的忠告很简单:

如果你只想在学术界比较差的地方混口饭吃,你爱怎么做是你自己的事。如果你还想在学术界有一点真正发展的希望,千万不要以为发表SCI文章对你会有什么实际的帮助。绝大多数以学术和知识为重的教授和学者和我一样,会非常愿意帮助目前虽然还没有SCI文章,但却能够讲清楚自己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并且能提出疑问和问题的学生和比自己年轻的学者,因为他们的进步和作出高水平的工作并且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只是时间问题。相反,人们会非常忌讳推荐虽然有一些SCI文章,但却并不真正了解自己在做什么的那些学生到任何比较重要的学术位置上去。

我对自己的学生是这样,对其他人的学生也是如此。否则,学术界没有希望,年轻和有才能的人也没有希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6-240864.html

上一篇:人间正道是沧桑,先做娼妓再从良
下一篇:听其言,观其行
收藏 IP: .*| 热度|

36 武夷山 赵星 王晓明 刘全慧 徐磊 郭胜锋 王桂颖 孙学军 朱志敏 王德华 曹聪 梁建华 戴小华 周春雷 毛克彪 唐小卿 刘凡丰 高洪江 牛丕业 陈敬波 彭柳艳 沈大伟 陈华宾 龙桃 鄢小卿 李淼 李学毅 李世琢 littlejoy question yflchx hypersurface lftkf innateimmu tuanhuichen winkshark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