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outcrop 管中窥豹,盲人摸象

博文

学者不争气,别老找外部原因

已有 3636 次阅读 2013-2-26 09:35 |个人分类:科学网大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者, 不争气, 外部原因

诺奖本来只是一个刺激人类文明前行的鼓励手段,但大家还是喜欢把它当作目的,甚至当作度量衡,很奇怪。得不到诺奖,大家喜欢找原因;和小朋友在幼儿园没拿到小红花,小朋友自己找原因一样好玩。

曹老师提到体制,很多朋友赞同;但我觉得体制等因素对诺奖确实有很大的影响,但最大的影响,还是学者本人。

中国学者们自己不争气,主观努力不够,就别老找外部原因;特别是动辄言体制问题——明知道短期改不了的东西还反复赖上去,不过是无能、逃避的借口。

诺奖的种类很多,不是每个诺奖,都需要强大的环境支持,不能单干。有人说时代变了,如今的科研需要强大的资金和团队,我认为还是借口。

诺奖获得者里靠自己努力,几乎是单干的例子很多。比如田中耕一,小技术员而已;拉曼,甚至开始的时候搞科研都不是他主业,他开始其实是财政部的会计。另外搞数学的佩雷尔曼,还不是自己折腾。这些都不是很遥远的事。

作为学者的品质,我比较赞同曾国藩的一番话。大概意思是,作为学者,需要有志气、有见识、有恒心。有志气就不甘于落后;有见识就知道世界有多么大,眼界开阔;有恒心则能成事。做人做事也差不多。

反思一下当下的学者,没几个有这气魄的——找借口的招数倒不少——真要对科研有兴趣,不妨安心潜心的琢磨下问题。



============================= 关于博主 =============================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访问可点链接,下同);新浪微博是@outcrop,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机电工程师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科学网大学”,欢迎加入科学网大学群组讨论、尝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50-665187.html

上一篇:电流都能替代汉字
下一篇:院士高龄才正常
收藏 IP: 120.84.203.*| 热度|

16 吕喆 彭思龙 赵美娣 李学宽 唐凌峰 陈桂华 陈小润 曹聪 戴德昌 刘蓉晖 鲍海飞 liuyanxn biofans zhangcz07 anran123 xuyigangh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