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经常痛恨社会的各种黑暗或不公,总觉得是大环境已经败坏,无力改变;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特别是在这个网络时代。改变社会,我们每个人也许能从小事开始,从自己开始,从身边开始。
记得在某本社会心理学的书中看过一个案例,大概意思是纽约曾经有一阵子很乱,但政府从加强地铁查票开始,居然大大改善了这种情况;
网也有类似的说法[1]。列出这个案例,想说明是,改善大环境,从小事切入可能凑效。当然这里面是有一系列的因果联系,比如小混混有逃票的习惯性心理,训练的愿意买票可能意味着遵守规则等。
这个案例背后有比较深的心理学分析,我只是表层的了解,不知道深层次的为什么;但我认同这结论。也许是“见微知著”的进一步深化:以微改著?
具体到生活中来,我赞同吴国清老师博文《
迷茫、无能为力还是明哲保身?》中提到的观点,很多事情的障碍,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倒是我们自己先露了怯,不敢斗纸老虎。
如果很多事情,并不难改变的话,我们在抱怨之余,不妨就尝试改变。
在具体一点,比如不喜欢酒桌文化的,大胆的说不;一个人说不,也许会被看作异类;两个人、三个人说不……就不一样了。一旦酒桌文化被打破,那么可能会改变一系列连锁的事情。再比如不喜欢鞭炮的,每次看人放鞭炮,就过去抱怨一下。
当然,敢,只是第一步;具体实施中,需要一些策略。比如不喜欢鞭炮的朋友见人放鞭炮,去骂可能只会坏事,但轻蔑的说几句还这么老土玩鞭炮之类的调侃,效果也许更佳。
既然大家对很多事情不满,我们为什么不尝试从小事开始改变呢?
拉拉杂杂说了一堆,也许就一句话: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能不能改变的问题,而是愿不愿去改变、敢不敢去改变的问题。
延伸阅读
============================= 关于博主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50-532272.html
上一篇:
拜人教教徒太多?下一篇:
越思考,越敬畏,越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