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物理学家劳伦斯·布拉格的其他侧面 精选

已有 7460 次阅读 2016-2-19 09:30 |个人分类:科林散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物理学家劳伦斯·布拉格的其他侧面


 

■武夷山

【由于其敏锐的观察力与分辨力,他非常了不起地发现了一个新的贝壳品种,于是该品种以他的名字命名:Sepia braggi。】

劳伦斯·布拉格(1890-1971)是英国伟大的晶体学家,25岁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交叉科学评论》季刊2015年第3期发表他女儿PatienceThomson的文章,“劳伦斯·布拉格:一位伟大科学家的一些侧面——女儿的视角”,她深情地回忆了父亲在物理学家身份之外的其他侧面,她认为,正是父亲这些侧面的品质为他的科学家生涯保驾护航。

布拉格喜欢语言文字,他认为交流沟通技能极其重要。Patience Thomson讲了一段故事。她与丈夫结婚度蜜月时,在丹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尼尔斯·玻尔家呆了一段时间,因为玻尔与布拉格曾经在曼彻斯特工作时是同事和好友,而且她的外祖父一直是玻尔家的家庭医生。在此期间,玻尔邀小两口一起散步,散步中他大讲进化论和歌德的色彩理论。玻尔说,你若不能用文字将理论阐释清楚,并将该理论至少翻译成另一种语言,那说明你用以阐释理论的文字可能有误导作用。后来,女儿将这段事讲给父亲听,布拉格语气肯定地说:如果你不能准确、清晰地描述一个概念,你就可能成为“模糊思维”的牺牲品。

布拉格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是,在他担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期间,他任命了一位名叫戴莱克·普赖斯的年轻人管理实验室的档案。普赖斯在剑桥研究整理苏格兰数学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文献时,偶尔发现了14世纪的英国大诗人乔叟的一篇手稿,是研究星盘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错误地装订在其他卷宗中了。可以想见,文学造诣很深的布拉格得知诗人乔叟也涉足天文学有多么兴奋(笔者想顺便指出,这位普赖斯就是我所从事的科学计量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科学计量学之父”。)

布拉格既可以用词语来思维,也可以用图像来思维,在交流中也能够视对象的情况随心所欲地诉诸词语或图像。他观察力超人,对观察对象细节的记忆之准确令人吃惊。他善于在脑中将二维事物转化为三维事物,并开始“建模”。他的水彩画画得很好,他心存感激地请过很多人做自己的素描对象: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马克斯·佩鲁茨,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翰·肯德鲁,在他家打工寄宿的瑞士女学生,等等。

他热爱观鸟。带女儿观鸟时,他说:鸟的色彩、形状、个头固然重要,但更要注意鸟的“精气神儿”,它如何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如何飞翔?如何捕食?他十几岁时曾十分喜欢采集贝壳。由于其敏锐的观察力与分辨力,他非常了不起地发现了一个新的贝壳品种,于是该品种以他的名字命名:Sepia braggi。女儿小时候,布拉格带她用捕蝶网去抓蝴蝶。PatienceThomson自豪地说:“他什么品种的蝴蝶都认识。”他不抓其他昆虫,但是什么昆虫都认识,PatienceThomson至今记得,父亲告诉她杜鹃蜂是怎么偷偷在其他蜂巢中产卵的。

PatienceThomson坦承,父亲是很幸运的。首先,家学渊源没得说。老布拉格(W. H. Bragg)就是杰出的科学家,将对科学的热情传给了小布拉格,即劳伦斯·布拉格。小布拉格很小的时候,老布拉格就给他讲原子的故事,而不是童话故事。老布拉格的母亲是画家,外公是Charles Todd爵士,穿越澳大利亚中心地带的第一条电报线就是他铺设的。CharlesTodd还是气象学的先驱。其次,劳伦斯·布拉格在澳大利亚一直读到大学,那里的自然环境和教育方式使他的身体很结实。再次,劳伦斯·布拉格有幸与Patience Thomson的母亲结为夫妻,婚姻非常幸福,两人优势互补,相敬相爱,育有两男两女,拥有10个承欢膝下的孙儿女。

《中国科学报》 (2016-02-19 第7版 作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57177.html

上一篇:心理分析与美学(外一则)
下一篇:[转载]“海龙王”后代中的科学家
收藏 IP: 168.160.158.*| 热度|

28 许培扬 刘钢 宁利中 冯大诚 田云川 史晓雷 罗会仟 张江敏 杨正瓴 谢蜀生 李毅伟 钟炳 朱勇 李土荣 庄世宇 刘全慧 郑小康 李承哲 郭向云 梁进 王国强 魏瑞斌 籍利平 鲍海飞 decipherer aliala neilchau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5: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