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活动与创业教育 精选

已有 6197 次阅读 2015-10-25 06:54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活动与创业教育

武夷山

   据麻省理工学院官网http://web.mit.edu/facts/entrepreneurship.html 

麻省理工学院(MIT)是美国最早的赠地学院之一,从建校起就重视实用。其校训mens et manus(手脑并用)也体现了这一点。

2013-2014学年,该校开设了48门创业课程,此外还有很多不算学分的创业教育内容。

2009年发表的一项基于2001和2003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MIT校友创建的公司中,有25,800家在2006年仍存活着,这些公司总共解决了330万人的就业,其总产值约2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上第11大经济体的GDP。MIT毕业生每年都创办数百家公司,其创办者当中的41%是多次创业者。创业者也越来越年轻,20世纪50年代毕业的校友,初次创业时的平均年龄是40.5岁,而90年代毕业的校友,初次创业时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来MIT留学的外国留学生中,约30%选择创业,其中一半将公司开在美国。相形之下,美国本土学生的创业率为20%。

MIT有几个下属单位在培育创业人才方面特别出色。The Martin Trust Center for MIT Entrepreneurship(MIT创业马丁信托中心)对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课程、计划、指导、推介等各种帮助。MIT技术许可办公室帮助本校的发明人处理知识产权事宜,将其技术许可到企业界。The Deshpande Center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德希潘德技术创新中心)对有创意的教职员工提供经费资助,支持他们从事技术商业化活动。The Venture Mentoring Service(创业辅导服务)为有志于创业的在校生、教职员工、已毕业校友等配备高水平的创业导师。The Media Lab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媒体实验室创业计划)提供一系列课程,帮助学生利用媒体实验室所拥有的技术去创办新公司。The Bernard M. Gordon-MIT Engineering Leadership Program(伯纳德 M. 戈登-MIT工程领导力计划)则致力于培养工科本科生的领导力和沟通技能。The Legatum Center for Develop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开发与创业乐佳顿中心)推动在校生的社会创业活动(博主:指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社会问题、主要追求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的创业活动)。The Lemelson-MIT Program(勒梅尔森-MIT计划)旨在推动校园发明活动,该计划下有一个全国性的大学生发明大奖赛。MIT Enterprise Forum(MIT企业论坛,该论坛原来是MIT校友会创办的,现由《MIT技术评论》杂志接手运营)面向更广大的创业群体(不限于MIT的学生、校友和教职员工)开展各种活动。

MIT还有20多个学生社团和项目是与创业创新紧密相关的,包括MIT $100K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奖金达10万美元的MIT创业大赛)和MIT Clean Energy Prize (MIT清洁能源奖),后者对清洁能源领域的优秀商业计划书的编制者给与奖励


     四年前我写过“创业者的摇篮”,与本文主题是一样的,甚至引证的某些文献也是一致的,重录如下:

创业者的摇篮――麻省理工学院

 

中科院物理所聂玉昕老师和我曾经去中央电视台做过一个访谈节目,题目是“诺贝尔奖的摇篮”,其视频可见http://202.38.93.24/wsbgt/PublicFolder/Player/VideoPlay.aspx?VideoID=42309

一个社会不仅需要有诺贝尔奖得主,而且更需要为民造福的企业家。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为创业者的摇篮,肯定是当之无愧的。

Research Policy杂志2007年第5期发表了David H. Hsu的文章,Entrepreneurs from technology-based universities Evidence from MIT(技术类大学产生的创业者: 麻省理工学院的实证),该文研究了MIT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创业情况。70年来,MIT校友创业势头有增无减,首次创业者的中位年龄从50年代的40岁降低为90年代的30岁左右。外国留学者毕业生的创业率比美国本土毕业生的创业率还要高。

 

博主:很多年前我看到的一个说法是,将MIT校友创办的所有公司的总产值加到一起,比一些中等规模国家的GDP还要高!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们国家对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的呼吁特别强烈,对创业(尤其是高学历人士创业)的支持和重视程度就相形见绌了。这其实是舍近求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30764.html

上一篇:中级职称时的发表物清点----日记摘抄(374)
下一篇:遭遇沙尘天气----日记摘抄(375)
收藏 IP: 106.120.32.*| 热度|

14 李竞 钟炳 陆泽橼 赵斌 刘铁刚 姚伯元 李健 刘广明 赵凤光 魏瑞斌 徐向田 姚伟 xqhuang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4: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