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分管单位工作思路的一次点评
武夷山
(2014年1月2日)
这次全体人员参加讨论,人人发言,很好。
从XX的发言来看,勇气有了,全盘布局有了,某些开拓性业务的基本思路有了。我现在主要谈不足:
1. 全盘布局有了,但突出重点不够。尤其是,新开辟业务,那一项优先?为什么优先?如果探索失败,是在该方向上换一项业务再试,还是收缩回来?都应谋划好。
2. 危机感不够。18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论文作为科技产出的重要形式,永远需要统计分析,但我们的创收点可能会变。又如,假如本所受托管理的4个社团都独立出去,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正面影响是什么?负面冲击是什么?全所4个社团,3个由本中心管理,我们的责任很重。
3. 利用原有优势,进行延伸、挖掘,比开拓新业务要容易,风险小,要充分重视。举例来说,现在针对内地机构的一些服务,能不能延伸到港澳地区?他们有这个需求,但没有人提供服务。千万不要一说开拓新业务,就忽略了老业务的潜力挖潜,潜力还不小。
4. 现在我们有三块工作:科学计量学研究,竞争情报研究,社团管理。前两者较强,后者较弱。为什么强?为什么弱?试分析一下。
(1)1987年,宋健就科技论文统计做了批示。领导重视的事情,一定要抓住机遇做好。这次科技报告平台的上马亦然,抓住了领导重视的契机。
(2)论文统计工作一直坚持着,没有动摇。从开始到现在27年了,其间论文统计组曾被调拨到万方数据公司,后来又调回来。幸好,每次都是整建制转移,队伍没有散。这是不幸(折腾来折腾去)中的大幸!
(3)必须承认XXX的功劳,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如一日,全部身心投入一件工作,充满热情,一丝不苟,论文统计才有今天。现在,她仍参加部分工作。XX也在论文统计领域坚持了快要20年了吧?XX也干了很多年了。没有几个关键人物的长期坚守,一会儿一调整,就没有论文统计工作今天的良好局面。
(4) 竞争情报研究强,离不开XX的贡献。情报方法研究中心总人数太少,竞争情报这块更没几个人,但人人手头都握有自科基金或社科基金,确实厉害。这两年在创收(其实意味着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挣钱倒在其次)方面也趟出了新路子。有一年XXX编的高被引指数报告中,本所只有两人上榜,一个是梁所长,一个是XX。XX怎么进来的?是XXX挖过来的,他为引进人才付出了多少心血?你们可以问问他。
这个例子提示我们,要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花大力气。否则,思路再好,业务方向选得再准,但没有合适人才,还是实现不了。我当年为信息分析研究中心重新招兵买马费尽心血,XXX、XXX、XXX、XX、XXX、XX等一大批目前遍布所内各部门的业务骨干,都是我招聘进来的,我很自豪。当时本所条件很差,人家为什么愿意来?我只有靠自己的诚意,我根本没有物质刺激的手段。我与每个拟招聘对象都要推心置腹地沟通交谈的。我感到自豪的另一点是,我招聘的所有研究人员,没有一个人在入所几年后说:“上当了,所里条件这么差呀!老子不干了,走了!”除了个别同志由于能力较强被调到科技部去工作外,我招聘的所有人都在所里踏踏实实工作,没有一个外流的。那时,每一封求职邮件,我都亲自答复,包括完全不符合条件的求职者我也答复。有一位收到我婉言回绝邮件的求职者又发来一封邮件:“我整天忙于求职,无数求职邮件都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反馈,你是第一个拒绝了我但还发来邮件说明情况的。我对你们单位刮目相看了!”。你看,我没想到,我出于礼貌发出的邮件还起到了提升单位形象之效。希望你们几位中心领导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花更大的力气。
(5) 社团管理弱,是有客观原因的,现在机制上不顺。比如,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的工作人员算方法研究中心的编制,那XX就得对之管理。管多深呢?XX在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里没有任何职务,我也没有任何职务,管得太多就成了干涉。从名分上说,我们没有资格干涉。这三个社团,若搞好了,可以为成果数据库建设和成果转化工作做出很大贡献,因为三个社团参与成果管理和转化,在名分上都是顺的,名正言顺。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就不用说了,有恰当的名分;成果转化需要科技咨询人员的中介,因此,中国科技咨询协会就可以大显身手;成果转化需要信息支撑,因此,科技情报学会也能发挥作用。按照所里的布局,论文库、专利库、成果库这三大库的建设是长期的任务。应当说,成果库建设和相关的成果转化工作,三个社团都可以做出一定的贡献,现在基本上没有作出贡献。下一步,一定不要把社团管理看成负担。如何发挥社团的正能量,你们考虑得还不够。
5. 加强服务,开拓新业务,需要把宣传、营销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组各自要做宣传,但不够,整个中心要有总体动作。我们现在很不会宣传,宣传的效率很低。可以学习一下东晓公司的做法,他们每种期刊都设计了Media Kit,这个资料里面,期刊定位、用户群、刊物的特点与优势、发行量、广告范围、广告报价等重点内容全有了,是按照国际规范做的。现在,你介绍得口干舌燥,人家也记不住。我们过去做过什么事?有哪些success story,这些内容一定要整理好。我们为科技口的哪些机构(科技部、科协、中科院、工程院、基金委,等等)提供过服务?为哪些著名大学、科研院所服务过?这些必备的信息在宣传册中都要有。
另外,大家要意识到,隐性宣传无所不在。比如T21模型,如果没有当年XXX、XX那个时期的开创期工作,且发表了不错的论文,战略研究中心不一定能获得现在的那些业务机会,因为人家是读到当年介绍T21模型的论文后主动找上门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每做一件事,每写一篇文章,每做一次报告,都要认认真真,那么就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6. 要想做好新业务,创新的业务,跨界合作很重要,包括跨学科合作、跨部门合作、跨地区合作和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只是跨界合作的一种表现,并不是唯一的形式。我们在预测平台研究过程中,科学计量学研究组与竞争情报研究组跨组合作,很成功,但迄今这样的合作太少。今后需要更多的跨界合作,那么,就需要新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如果,一切考核都是以组为单位的,那我参与跨组合作对我们组有什么好处?没有好处,组长就没有积极性了。靠强迫命令,跨组合作也能搞几回,但要想长期跨组合作,还得靠机制设计。
不跨界合作,不是做不成事,但低效、低质量。
7. 想明白了,措施细化了,想不成功都难!给大家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0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