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思考语言问题----日记摘抄(180)

已有 2836 次阅读 2015-3-31 07:0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思考语言问题----日记摘抄(180 

武夷山

 

1980年12月4日

1979年第四期《外语教学与研究》黄邦杰大大地鼓吹了翻译的艺术性,当然使我开心。但怎样才能达到像英美人一样欣赏作品的地步呢?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翻译惯了,从一开始看就别有一番准备在心头。如果像英美人一样地拼命读,读到一种能判断真正的优劣的程度,方才下手去译好的,只怕又译不出来。现在呢,译者辛辛苦苦,炼字炼句,但原作不一定是上乘,那么中国的读者也没多大劲,译者好难也。

 

12月5日

下午研究了江苏省面向社会招募专业翻译人员的考卷,中译英部分占30分。

 

12月9日

孔德平老师在课堂上说,上海无线电元件7厂的工人现在只拿70%的工资,因为产品卖不出去。注意,这可是个大厂。

 

12月10日

大概是《英美文学活页文选》上说的,Adison的语言很规范,从此我就对散文比较重视。可是想想中文呢,现代散文我不大喜欢看,喜欢看古诗,更喜欢赋这种诗样散文。现代英语到底哪种语言最规范,我还弄不清。现代汉语中,我看像徐迟的写陈景润的报告文学的文字就属一等了。后人在语言方面有多少创造呢?我也看不出来。从词汇说来,只是出现了许多科学新名词,但表现出美的描写性的词仍是古人的。也许在这种连续性强的领域不需要标新立异?那么古人的语言是怎么进步的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78601.html

上一篇:认真思考科学与自然的关系----日记摘抄(179)
下一篇:[转载]在英国过“世界读书日”
收藏 IP: 106.120.61.*| 热度|

5 陈小润 李伟钢 许培扬 王铮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