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为什么总是湖南卫视?

已有 3277 次阅读 2014-7-10 15:28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为什么总是湖南卫视?

2014年第6期《中外管理》杂志卷首语

 

  可持续创新,应有怎样的基因?

  文/杨光(《中外管理》总编)

  解读“芒果”的理由

  2011年,年近不惑的我,开始收看一档显然是为少男少女群体定制的综艺选秀节目,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一种我早有耳闻却从未动念关注的节目类型。是啊,青春期的宣言与喧嚣,与我、与管理何干?但这一年,我确实被它深深吸引住了。

  吸引我的,并不是女生的可人,不是女声的惊艳,甚至也不是淘汰与复活的紧张,而是这档节目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所散发出的创新气息!那一刻,我直观地感受到了与湖南卫视在圈内长达十年的领军地位所相称的魅力。

  与此同时,我却又陆续耳闻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在创新与火爆中,所遭受到的种种待遇。当那一年的《快女》总决赛不得不安排在子夜时分直播,却依然受到秒表的“关照”而在欢快却又明显仓促中落幕,并迅速得知湖南卫视因“此”没能获得次年的选秀“执照”时;当随后听闻另一湖南卫视当家节目《天天向上》,主持人团队中的欧弟仅仅因为来自宝岛台湾而一度无法在国内上岗时,这接踵而至的消息让我深深感慨:在中国,创新者总难免在执着中背负悲情与孤独,在前行中常伴质疑与恫吓的境遇——即便他们所创新的目的,只不过是想让百姓多一些更纯粹的快乐。

  也正因如此,我对这个被戏称为“芒果台”的传媒给予了更多关注。因为,我关注创新,我们也应该支持创新。

  转到2012年,形势突然起了变化。受可持续管束的湖南卫视,其领军地位的可持续性,遭到了严峻的市场挑战,收视排名一度滑落到两位数。当《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等同行节目风起云涌时,这个“一直被模仿”的“芒果”在短暂黯淡后,还能自我证明“从未被超越”吗?

  2013年伊始,曾引领草根狂潮的湖南卫视,在每周五晚推出了跳离草根、挑战明星的《我是歌手》,一个众望所归的回马枪引发了业界一片寂静;接着在惊讶的同行们没缓过神儿时,立即推出受众面更广的明星亲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儿》,一举打遍全国;又旋即在2014年大年初一,凭借只拍摄了5天而被质疑“根本不是电影”的《爸爸去哪儿》同名电影,席卷7亿票房——人们惊呼:“终究还是芒果台,这才是真正的老大!”

  暮春,新节目《花儿与少年》继续独占鳌头;初夏,第二季《爸爸去哪儿》已经蓄势待发。

  当“创新”不再拘泥于一时或一事,而是能用时间轴来证明“可持续”,用反弹力来证明“不断颠覆”时,湖南卫视也就应该成为《中外管理》杂志关注的焦点。因为,我们需要可持续创新,我们需要发现和解读那些可持续创新的基因——特别是在中国。

  可持续创新的果敢

  谈创新时,不要看轻《我是歌手》和《爸爸去哪儿》并非原创。真正的创新,并不是开天辟地、亘古未有,而是能敏锐地意识到一种待放含苞的未来价值,进而果敢地率先将其移植到一片蔚蓝的土壤中,并能在移植与整合中高效改进,从而焕发出青出于蓝的巨大能量。

  这很抽象吗?曾孕育了《超级女声》的湖南广电副台长张华立告诉我:《爸爸去哪儿》的韩版原片,他只看了10分钟,就拍板了。而这一拍板,非同小可,一个多达45个摄像机位、120人的跨部门庞大团队,就全力投入开始无间断拍摄。而当电影《爸爸去哪儿》高奏凯歌被认为只是搭顺风车时,又有谁能想到,制作方天娱传媒和其“母体”湖南卫视,是在节目仅播到第二集时,就已做出了这一大胆的决策?这些是一个没有创新精神、没有理想抱负的山寨复制者,所能想到和做到的吗?

  当我在大年初一走进电影院时,《爸爸去哪儿》电影还没开场,播放厅内已然是爆棚的老老小小“齐家欢”景象。而厅外,是高高低低、咿咿呀呀的排队长龙,以及当天《爸爸去哪儿》电影票售罄的通告。这些,是我观影30年从未见过的,也是对果敢创新者最好的褒奖。

  而我眼中的另一大创新,在于芒果节目的妙趣横生,恰恰来自其“新闻立台”的严肃追求。《我是歌手》与《爸爸去哪儿》的成功,很大程度是用新闻思维做娱乐的成功,是将“狠抓每一秒”原则贯穿90分钟始终的成功。而思维的辩证与创新,是一切创新的起点。

  但实现可持续创新,仅靠领导人的英明,是靠不住的。依靠沉淀下来的团队、机制与文化,才是可持续创新的根本。

  可持续创新的团队

  湖南卫视在产品创新上能有今天的朝气与实力,源于其团队自身的朝气与实力。我走访过这么多企业,还很少有像采访《快乐大本营》团队时这样产生由衷的快乐。正如制片人罗昕对我自信坦言道:“湖南(卫视)的团队都是培养了十几年的老团队,所以执行力很强。”

  而这十几年,从上世纪的魏文彬到接棒人欧阳常林,再到现在的吕焕斌、张华立,三代芒果掌舵人分别扛起了属于自己这代人的创新使命,并连续缔造出了《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和《爸爸去哪儿》等创新高峰,为行业乃至社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是的,传承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同样,三代传承,也才能沉淀出一批精干的团队和创新的基因。

  这一点在湖南卫视的“十几年团队”中确实非常突出。比如履新广告部主任的宋点,就是17年前《快乐大本营》的创业人;随后又是《我是歌手》最早也最执着的推动者,以及《爸爸去哪儿》的资源整合执行者;在“研发与生产”领域功成名就之后,却在张华立区区三句话的感召下,就跨业做了职业生涯大转型。同样人称“快女教母”的龙丹妮,也是在卫视战略需要下转换战场迅速扛起了天娱传媒的大旗,肩负着芒果资源产业化运作的战略创新之责;而资深新闻主持人张丹丹,则在全面转型中推出了将话剧与银屏相结合的《星剧社》……在湖南卫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于是,湖南卫视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据说台里有不少闲置团队,但他们宁愿蛰伏几年而不愿高薪跳槽!因为他们知道:这很值!在湖南卫视的创新平台上,只要自己用心勤奋,迟早会有一炮走红的机会。执行《爸爸去哪儿》的谢涤葵团队,就是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例证。

  当然,这就需要一个能不断给创新者出头机会的创新机制,以及机制创新。

  可持续创新的机制

  实现可持续创新,就意味着拥有再优秀的机制,也需要在看似不必要时,勇于不断自我颠覆,才能保证基业长青。比起挖掘人才,这更是难上加难。

  1996年,湖南经视成立,引入了完全市场化的用人机制,于是才有至今经典的《还珠格格》以及至今常青的《快乐大本营》;10年后,湖南卫视率先在业内推行集责权利于一身并以个人命名的独立制片人制,于是催生了《快男》《快女》和《变形计》的脱颖而出,并培养出了龙梅团队、洪涛团队等如今的芒果中生代核心;而就在同行也开始践行独立制片人时,湖南卫视又开始主动打破这种“小作坊”对资源的垄断,实施跨团队重组整合,以实现大兵团集中作战,于是才可能率先制作出《我是歌手》和《爸爸去哪儿》这些现象级季播大手笔。

  湖南卫视的机制创新,还不仅仅局限于电视台内。2004年成立的天娱传媒,通过演艺经纪运营,使得湖南卫视创新出的选秀资源,能够源源不断走出直播厅延伸为一个产业链,从此选秀节目才有了循环生命力,随后通过进军影视剧又强化了芒果人深为自豪的自制剧实力。

  这些在组织结构上的不断创新求变,和海尔等优秀企业正尝试的“砸组织”,难道不是异曲同工吗?做节目的和做冰箱的,即便素不相识却真的毫无关联吗?

  创新者,无惧时髦

  最终,一个令人振奋的现象出现了:当传统媒体普遍弥漫着焦虑忐忑乃至自暴自弃的气氛时,我们发现,唯有湖南卫视,不仅没有受到新媒体的明显冲击,反而还能让新媒体成为自己的眼球追随者。甚至有底气在5月份对新媒体直接说“不”——这就仿佛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发现全球唯有德国屹立不倒,从而让我们得以重新评估制造业的生命力。文化传媒业一样,只要有持续创新的精神在,就不怕没有源源不断的好内容,就不惧任何新技术、新形式的更迭。

  这时有人会问:“你已经是芒果粉了吧?”我会坦白地说:“我是。我们《中外管理》是所有可持续创新践行者的忠实粉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10630.html

上一篇:温铁军教授的发言非常好!
下一篇:《科技日报》伴我成长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7 梁茜茜 尤明庆 高绪仁 庄世宇 陈湘明 魏瑞斌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7 0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