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教育对工科教育的启迪
武夷山
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杂志2014年1-2月号发表了该刊记者对美国奥林工学院院长Rick Miller的采访。Rick Miller有一番话说得很精彩,于是我产生了将其大致翻译出来的冲动。他说:
工科教育可与音乐教育做个类比。
比如你的上高中的孩子有演奏小提琴的天分,你送他(她)上音乐学院。假如其教学方式同现在的工科教育差不多,那么,第一年,学习声音的理论,弦的振动,调式,自然频率,从物理学角度讲解乐器是如何工作的,等等。第二年,学习音乐理论,对位法,和声,等等。第三年,也许学习管弦乐配器。如果还能挣扎到第四年的话,会让你用小提琴练一些谱子,然后就毕业了。
如果这么干,出不了音乐家。哪个搞音乐的能忍受得了这个教法,肯定要退学。对于真正的音乐家,搞音乐就像吸氧气一样,一天也不能间断。其实,每人心底都明白,发展音乐才能,要靠体验,不是靠念书。因此,在音乐学院,每学期末都有演奏会。不管你处于职业发展的哪个阶段,你都得在人前演奏,因为演出经历会使你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工程也是一种表演艺术,它不是一个固定规程:针对每个问题有唯一的答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答案,因此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很大。工程也是有听众的,你得学会倾听听众的想法。我们必须改变工科的教学方式,发掘出人的内在创造力。
再看看音乐教育与工科教育的另一差异。工科教学是孤零零的,学生各自在家里完成作业,上课时不许交头接耳,等等,所有这些都那么做作。如果音乐也这么教,就好比在自己家用录音机录上一段,将这份磁带交上去就算是期末考试,从来不用对着活生生的听众演奏,也从不与人协作演出。
真正重要的音乐都是用群体方式完成的。例如,弦乐四重奏组合可以搭档几十年,他们可以在几十年里反复演奏一些曲目,在此过程中,他们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你看看iPhone,你会承认它就是一件艺术品,像是爵士音乐。
现在的工科教育不传授这样的思维方式,即超越技术问题,进入深刻的、动态协作的过程。创新是需要有即兴发挥的能力的。当然,爵士乐手并非不识谱,不会按照谱子演奏。同样,工程师当然得学积分,懂物理学。但是,玩爵士乐需要用到大脑的另一部分,这种技能只有在群体相互配合中才能学会。
我们要努力培养这种思维方式,当你从事科学与工程实践时,某些脑区就活跃起来,好比乐手即兴演奏爵士乐的时候,某些脑区会活跃起来一样。我们要培养出这样的人,他们从事创造活动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博主:请注意,我4月3日转载的一篇文章(将“跨学科”发挥到极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81663.html)就是介绍奥林工学院的跨学科研究实践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