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美学散步”沙龙
武夷山
11月23日上午,应北大美学家叶朗教授之邀,我出席了在北大燕南园举办的“美学散步”沙龙,这次沙龙的主题是“观天地生意赏博物之美”。
沙龙安排了三个主题演讲。首先是北大生命科学院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http://www.hinature.cn) 的吕植女士演讲,她的题目是“荒野之美,存在及其代价”。她以大熊猫研究而著名,由对大熊猫的热爱扩展到将自然保护作为自己的使命。
第二个演讲者是“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http://www.ibewildlife.com)所长徐健,他们这个调查所的性质属于公司,但他们做的事情显然是公益事业。他们的专业队伍拍摄了很多精美绝伦的野生动植物照片,演讲中展示了一部分。他介绍说,下一期《中国国家地理》将刊登他们拍摄的一组照片。
第三个演讲者是北大哲学系的刘华杰教授,他也是科学网博主 (http://blog.sciencenet.cn/u/antiscience)。他讲“纳博科夫的蝴蝶”,这是在三个演讲中我最有兴趣的题目。很少有人知道,著名作家纳博科夫(1899-1977,《洛丽塔》的作者)也是蝴蝶研究专家,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在约60年后才被昆虫学界所承认,那时他已经不在世,但终于被承认了。刘华杰强调指出,纳博科夫出生于俄罗斯贵族家庭,年轻时就拥有很多财产,但后来逃离出境后,命运非常坎坷。但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化,多么恶劣,他对于文学与蝴蝶的热爱终生不渝。他可以做到将文学创作与蝴蝶研究同步进行,他也可以同时写作两三部小说,而且不一定是按大纲顺序撰写,有可能先写这部小说的第五章,再写那部小说的第二章,再倒回来写前一部小说的第一章,等等。总之,这实在是个奇人。晚年,他想专门就“艺术中的蝴蝶”开展系统的研究,可惜未能实现。
刘教授告诉听众,在古希腊语中,psyche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蝴蝶”,一个是“灵魂”。纳博科夫发表其蝴蝶研究论文的一本杂志,刊名就叫“Psyche”。我由此联想到,中国的“梁祝”(Butterfly Love)故事之所以在西方也受到欢迎,除了故事自身感人外,与蝴蝶的联想意义----灵魂也许不无关系吧。同理,纳博科夫为什么在不计其数的生物中对蝴蝶情有独钟?也许部分原因在于,他也是具有精神追求的非凡灵魂。
三个演讲后,大家观赏了刘教授在全国各地、世界各地拍摄的美不胜收的植物照片,他本人进行讲解。
沙龙的另一项内容是,请来宾写下自己的感想,东道主准备好了毛笔和宣纸。我在自由讨论环节做了发言,我说:
“我参加过不少沙龙,但内容那么生动、愉悦感那么强烈的沙龙活动,还是第一次经历;
我中学时用毛边纸练毛笔字,因为那时绝对买不起宣纸,我今天是头一回在宣纸上写字。”
我写的内容是:
没有多样性就没有可持续发展;
没有博物学的支撑,多样性就不易繁荣;
离开了博物学的世界是不美丽的、残缺的、不健康的世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