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张晶晶
热爱且熟悉传统文化的袁腾飞,反对任何形式上的所谓“恢复传统文化”,他说真正应该恢复的是“圣贤心”。
“学生对历史没有兴趣,参与程度低。他们想自己出生以前的事儿、没去过的地儿,干嘛要去关心。兴趣永远是第一老师。没有兴趣则事倍功半。”
历史老师袁腾飞解释现在中学生不喜欢学历史的理由。这位精华补习学校最受欢迎的历史老师,讲课视频被上传到网上之后很快走红,《百家讲坛》栏目组也向他伸出橄榄枝。
袁腾飞就这么“火”了。接下来的时间里,他马不停蹄地讲课、出书。今年6月,《腾飞五千年》正式在优酷网上线。该节目预计将录制近千集,从三皇五帝讲到宣统退位,预计要讲三到五年的时间。
9月1日他现身北京字里行间书店金源店,推广自己的新书《塞北三朝》。不少“粉丝”从全国各地专程赶来,只求一睹“袁Sir”风采。
袁腾飞热爱三尺讲台,同时也觉得电视节目和网络公开课是很好的讲课方式。《塞北三朝之金》的公开课也已同步上线。可以说,只要你想看、想听,袁腾飞口中的历史与你近在咫尺。
“欲先亡其国必先去其史。用心做的东西,谁不希望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喜欢呢?”
从讲台到荧屏
为袁腾飞新书发布会站台的王咏勤,是《百家讲坛》节目原执行主编。偶然的机会下,她看到了袁腾飞讲历史的视频,敏锐地察觉到这正是节目组需要的老师。工作人员给袁腾飞打去电话,问他要不要来讲课,没想到他却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去”。
“《百家讲坛》岂是我等小辈可以上的?钱文忠、阎崇年,这些都是响当当的名字,我又何德何能与他们同台呢?”
多次接触之后,袁腾飞答应试试。最初他总是担心将电视节目变成中学课堂,学生是坐在教室不能走的,观众可是遥控器一按就可以换台。在学校非常受欢迎的老师,会得到电视观众的认可吗?
“最开始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一试就成了!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渐渐找到了感觉。从那以后,王老师几乎没再问过我要怎么讲,她对我有绝对的信任,这也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电视庞大的收视群体让袁腾飞有了不一样的成就感。录制现场的温度很低,主讲老师穿的长袖,观众穿的是短袖,一场录下来,不少人被冻得瑟瑟发抖。但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场,这让袁腾飞十分感动。
《百家讲坛》同时也让他结识了自己的忘年交钱文忠。之前不接受节目组邀请的理由之一,就是觉得自己无法与钱文忠这样的大学者站在同样的位子讲课。不想在录制间隙,钱文忠主动与他打招呼,称呼他为“腾飞”。
“这在过去,根本不敢想。”在接受采访时,袁腾飞说:“钱先生是一位值得我仰视的师长,我没想到他会这么和蔼可亲。本来我都不敢跟他打招呼,觉得自己不够资格。他的一声‘腾飞’,一下子打消了我所有的顾虑。”
两个人很快变成了忘年交。“君子之交淡如水”,虽然平日交流不多,但凡袁腾飞有事相求,钱文忠定会鼎力相助。
此次新书出版,钱文忠为他作序,称自己对“腾飞”是“佩服且感激”,原因有二:一是同为师者,袁腾飞倡导“快乐学习”,让学生们对历史产生兴趣,爱上历史,实属不易;二是文、史、哲等主干学科近年来愈发呈现出边缘化的趋势,钱文忠认为正是袁腾飞这样优秀教育者的出现,才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选择冷僻专业,去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
千秋梨园情
袁腾飞一口标准北京普通话,铿锵婉转,收放自如。打小生活在北京前门的他,七八岁起就跟着大人去听戏。他几乎不看电影、不听流行音乐,车里备的永远是京剧CD,电视锁定的永远是戏剧频道。北京、上海、天津,哪儿有好戏他就奔哪儿,一个月至少进3次戏院。
对于不熟悉京剧的人来说,一遍又一遍听同一出戏的行为实在难以理解。虽然绝大部分戏袁腾飞都已经看过,但是再听还是会觉得津津有味。
“听戏就是听味听情。”他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普及京剧常识:“《四郎探母》我看过100遍了,过不完的关探不完的母嘛。看什么?看的是到这个地方演员怎么唱,唱好还是没唱好。老话说,生书熟戏嘛。”
在大学时,袁腾飞在京剧社唱老生,也因此结识了自己现在的夫人。“除了看书读史,我就剩下爱听戏了。只要胡琴一响,什么烦恼都没了。”
有一年学校来了20多名德国高中生,袁腾飞和学生们陪这些老外做他们来北京要做的三件事:吃烤鸭,爬长城和看京剧。“吃烤鸭、爬长城,不用教;看京剧,得教,不教看不懂呀。”袁腾飞给德国学生们讲京剧,连续足足讲了100分钟。晚上,又带他们去梨园剧场看戏,化妆、穿戏服,大家都兴奋得很。结果隔一天学生跑过来跟他说,袁老师,德国学生问我一年看几次京剧。
“当时,我的心就提到嗓子眼了。我想,这个学生一定回答的是他自己不看。”但这个学生的回答,却让袁腾飞更为惊诧,他甚至形容自己当时“提到嗓子眼儿的心最后吐了出来”:“这个学生居然问德国人:什么叫京剧。”
中国文化的普世价值
因为主讲历史,加上自己本身也是传统艺术爱好者,袁腾飞也被人贴上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的标签。
“中国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洋人虽不这么叫,但他们也讲这种价值观,人类的美德都是共通的,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当前,需要我们重新拾起中国传统文化,将其发扬光大,这是今天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可惜我们做得太不够了。”袁腾飞说。
今年5月份,同样是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明星学者”易中天宣布自己将重修一部《易中天中华史》,计划用6年时间“从女娲写到邓小平”,重写跨度达3700年的中华史。有人觉得易中天是在作秀,袁腾飞则坚决义气相挺。
“有人问我怎么看易中天重修中华史。我说这很好。我读过已经推出的两本书,易老师的语言很简洁,也很通俗,适合现在年轻人读。能这样深入浅出的把那么长的中国历史讲出来让大家了解,难道不是好事吗?至于历史究竟是5000年还是3700年,这根本不是个问题,深究起来没有任何意义。你对历史感兴趣,就多读这方面的书,可以是官修的史书,也可以是我们这样比较通俗的书。不管读什么,你觉得自己能读进去,并且从中悟出一些道理,就够了。”
热爱且熟悉传统文化的袁腾飞,反对任何形式上的所谓“恢复传统文化”,他说真正应该恢复的是“圣贤心”——何谓圣贤心?借北宋大儒张横渠之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中国科学报》 (2013-09-06 第8版 视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23447.html
上一篇:
信息质量的属性下一篇:
同行评议中的歧视或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