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的现代性转型》摘抄(3)
武夷山
第三章 程式和专门化:方法论
所谓方法论,是指关于知识的获得、表达和整理以及知识的功能、运用和发展的方法的理论。(P188)
科学的本质在于研究,而研究从根本上讲是方法论层面的活动。(P206)
把经验结论推演出来,也就是作解释,而推出预料以外的关系,便是作预言。(P217)
“证实主义”的准则是证明前后关系中哲学和科学的划界判据,而“可证伪性”则是发现前后关系中的划界判据。(P221)
第四章 确定性和分析性:逻辑-数学论
从存有论层面来说,逻辑是存在者的方式;从认识论的层面来说,逻辑是知性的方式;从方法论层面来说,逻辑是知识的方式。(P245)
第五章 知识-语言的逻辑形式:语言论
当“乾”取象“天行健”时,“元亨利贞”的意义为:春意为“元”,一年开始,万物生发;夏为“亨”,万物成长;秋为“利”,万物成熟;冬为“贞”,万物收藏。若“乾”取象“君子以自强不息”,则怀仁相当于“元”,执礼相当于“亨”,行义相当于“利”,智相当于“贞”。(P301)
此在的存在也正在于自觉于存在者的存在,且以自己的存在作为基础。这就是说,“我在,故我思”。这“思”便是去理解存在,或者说询问存在的意义。(P318)
语言根本不是一种器械或一种工具。(P319)
文本的意义超越它的作者,这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的。因此,理解就不只是一种复制的行为,而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P321)
(博主:文本到底是什么含义?作者没有垄断权。写出来之后,它就不属于你了。著作权归你,解释权可不归你。)
作者未尝不可亦作为读者看待。他应把自己的“原意”作为读者理解之一种。(P324)
“我”的理解也即“注”,乃是“六经”和“我”即我的视域融合的过程。(P325)
陆九渊还意味深长地表明,理解所以超越文本和历史视域,以至文本变成对“我”的理解,因而“我”的理解带有一己的创造性,恰恰缘于人包括“六经”作者无分古今却都心同一理,即体悟同一宇宙之道。(P326)
甚至于热切倡导方法和确定性的笛卡尔,在他所有著作中也是一个以杰出的形式使用修辞手段的作者。(P33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