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听说胡新和教授不幸于昨日去世,猝死的导火索仍是该死的酒。
沉痛哀悼胡新和教授!
胡新和,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教授,
博士 生导师;
教研学科:科技哲学,科学哲学,物理学哲学,科学思想史;
开设课程:《自然辩证法》(公共必修课),《科学哲学导论》(专业基础课);
社会兼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人工智能基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世界哲学》和《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杂志编委,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中方委员会委员,“北京科学哲学论坛” 主持人。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主编、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胡新和于2013年5月13日上午与世长辞,同行师友无不悲痛万分。
编辑本段 学术贡献:
学术书籍
《徜徉在量子王国——薛定谔传记》,福建教育出版社
《科学前沿与哲学》(中央党校出版社)
《自然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新自然观》(中央党校出版社)等
吴大猷:《物理学的历史与哲学》(中国大百科出版社)(与金吾伦合作)
奥本海默演讲集:《真知酌见》(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与金吾伦合作)
玻耳兹曼传记《笃信原子的人》(上海科技出版社)
学术论文
“薛定谔:为人类理解自然与自身而奋斗”,〈自然辩证法通讯〉1987年第2期。
“分界标准的二重性与理论进化模型的确立”,〈自然辩证法研究〉1988年第1期
“从物理实在观的变革到关系实在论”,《自然辩证法通讯》1993年第3期
“‘实在’概念辨析与关系实在论”,《哲学研究》1995年8期
“可检验性与整体论”,〈东方论坛〉1996年第1期
“批判中的进步:波普尔哲学”,编入江怡主编《面向新世纪的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8月。
“从分离走向交融—关系论视野中的自然观变革”,编入童天湘主编《新自然观》,1998年11月,中央党校出版社。
“A Chinese Perspective on the Use of Genetic Knowledge”, in Genetic Knowledge, Human Values & Responsibility, Edited by Jacquelyn Ann K. Kegley, An ICUS Book, Paragon House, 1998. PP.167-181. (与邱仁宗合作)。
“奥本海默与他的原子情结”,论文,6千字,《三思评论》第2辑,1999年5月,江西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化视野中遗传知识的应用”,《中外医学哲学》第II卷,第4期,1999年11月。
“奥本海默与原子弹”,《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6期,8千字。
课题研究
另外,他曾获社会科学院暨国家机关优秀论文奖,哲学所优秀论文奖。
主持个人课题:现代物理学与哲学认识论,物理实在论;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001——2004年):“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2001——2006年):“科学技术哲学与当代科技发展”(第二主持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89867.html
上一篇:
英国戏剧探讨深刻的问题 下一篇:
我收藏的英语歌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