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鼓浪屿的女儿

已有 3958 次阅读 2013-4-26 11:24 |个人分类:东鳞西爪|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鼓浪屿 |文章来源:转载

鼓浪屿的女儿



▲黄家花园

晚年黄萱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书中如此描绘黄萱的出场:“故黄萱的出现,实在是历史对这位更感孤独的文化老人的顾怜。”
■张晶晶
鼓浪屿的蓝天碧海之间,沿漳州路往海边行有一条设计别致的小斜坡,坡上有一座小别墅,古朴雅致,是鼓浪屿首富黄奕住的家产之一。尽管不如黄家花园富丽堂皇、庭院深幽,但奢华尽去的这座面海小楼却别有一番味道。传说这是黄奕住用黄家花园的剩余材料建造,女儿黄萱就住在这座小楼里。
有人说,鼓浪屿的女人越老越美丽。
照片上的黄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貌,但却是笑容灿烂、表情恬淡,无论是家境丰足的豆蔻年华,亦或是流浪动荡的抗战时期,她的笑容都始终如一。
与许多侨眷家庭一样,父亲黄奕住远渡南洋谋求生路,母亲王氏留守闽南农村,上侍公婆、下顾儿女,白天耕地种菜,夜晚纺纱养猪。母亲的勤劳贤惠,以及小时候在田野生活的经历,养成了黄萱不慕虚荣且平实低调的性格。
1919年,51岁的黄奕住带着2000多万银元从印尼归国,随即将老母亲接到鼓浪屿颐养天年。同来的9岁黄萱刚好进小学读书。
鼓浪屿的教育风气在当时颇为著名,岛上的学校更是让许多岛外人为之神往。黄奕住作为开明乡绅,屡投巨资于教育,但却始终没让自己的女儿上大学,而是在家接受闺阁教育,最多同时聘请四名家教教授国文、英文、音乐等。原来出身乡间的黄奕住虽然聪慧勤忍,但始终自觉文化程度不高,这让他下定决心将女儿打造成真正的名媛淑女。为此,他甚至为英文已经不错的女儿重金聘请了贺仙舫等名儒大师,5年间施教经书格律,黄萱自此打下了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也为她日后结缘陈寅恪,埋下了伏笔。
转眼间出落得亭亭玉立的黄萱已到了适婚年纪,父亲的民主开明再次影响了她的整个人生。黄奕住完全尊重女儿的选择,没有为她指定所谓“门当户对”的婚事;而黄萱自己也有明确的标准——必须是有学识的、有见地的正派上进青年,纨绔子弟绝不纳入考虑。
几经介绍,最终厦门周宝巷周殿薫的儿子周寿恺成为首选。周殿薰是厦门第一任图书馆馆长,同文中学第一任华人校长,组织“鹭江诗社”,编发过好几本书籍。儿子周寿恺1925年考入福州协和大学,次年转进北京燕京大学;1928年医学预科毕业,获理学士学位;1933年获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年纪轻轻已是国内知名的内科专家。黄萱很快暗许芳心,黄奕住也对这名佳婿甚为满意,两人见面后书信往来频繁,不久缔结婚约。
但这桩美满姻缘却没有一帆风顺,二人的婚礼上竟然不见新郎!财势倾天的黄家竟然被放了鸽子!这其中的原因直到现在也不得而知,或许虽是书香门第但略显清贫的周寿恺伤了自尊,也可能他在北京有放不下的儿女情长。
与想像中不同,不管是黄奕住还是黄萱,都没有因为此事怪罪于他。温婉随和的黄萱展示出她性格中坚韧笃定的一面,她给周寿恺去信一封,表示自己从此不再谈婚论嫁。即使当时谣传周寿恺已经在上海娶妻生子,她也毫不动摇。
经历过动摇之后的周寿恺终在1935年与黄萱结婚,父亲黄奕住尽释前嫌,前往上海主婚,并邀请爱婿担任自己创办的中南银行副总经理,不想,却被他一口回绝。结婚次日夫妇二人即启程北上,后经历抗战、“文革”,相濡以沫直至终了。
结婚多年以后,已经担任中山医学院副院长的周寿恺曾对妻子说:“如果在众多的教授夫人中重新选择,我还是会选择你。”夫妻二人下班后并肩坐在阳台的秋千椅上,轻轻地摇啊摇,高兴时周寿恺还会为夫人哼首歌。在黄萱为陈寅恪工作的日子里,只要有时间,周寿恺都会去车站接妻子回家。
1951年11月,黄萱经人举荐来到陈寅恪家里,试任助手。彼时陈寅恪已年过花甲、失明多年,门生纷离之时幸得黄萱这样一位红颜知己,可谓无比幸运。《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书中如此描绘黄萱的出场:“故黄萱的出现,实在是历史对这位更感孤独的文化老人的顾怜。”
陈寅恪精通十几国文字,甚至包括突厥文等艰深语种。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黄萱很难跟上他快速的思维节奏,甚至一度打了退堂鼓。但脾气怪异的陈寅恪竟放慢语速配合新助手,一字一字地写在黑板上让她慢慢记录。之后的13年间,陈寅恪也从未对黄萱发过脾气。尽管他比黄萱年长20岁,还是让自己的孩子们尊称她为伯母,这样的尊重与体贴,都让黄萱难以忘怀。
1954年夏天,因为周寿恺的工作调动,黄萱搬到离陈寅恪家车程3个多小时的新家。担心影响工作的黄萱只得向陈寅恪请辞,陈寅恪说:“你去了,我要再找一位合适的助教也不容易,你一走我就无法工作了。”语气落寞无比,被打动的黄萱又决心留了下来。
二人共同工作的13年间,陈寅恪完成了《论再生缘》、《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重要著作,累计超过百万余字。
在《关于黄萱先生工作鉴定意见》里,陈寅恪写道:“总而言之,我之尚能补正旧稿,撰著新文,均有黄先生之助力。若非她帮助我便为完全废人,一事无成矣。”在《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书中,陆健东认为:“如果陈寅恪晚年所找的助手不是黄萱而是其他人,则陈氏晚年著述便无法预料了。黄萱的身份,缓冲了陈寅恪与时代不可调和的矛盾。”
1969年,陈寅恪含冤逝世;1970年,周寿恺受尽毒打,著名内科专家竟然因阑尾炎“不治身亡”,黄萱甚至未能见上丈夫最后一面。
1973年,63岁的黄萱以陈寅恪专职助教的身份从中山大学退休,1980年回到鼓浪屿,住进父亲留下的老房子里,自此弹琴写字,拾花弄草,淡泊自甘。2001年5月,91岁的黄萱在儿女的怀抱中合眼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中国科学报》 (2013-04-26 第6版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84165.html

上一篇:[转载]美国Library Journal杂志推出的2012年最佳科技书5种
下一篇:我大学期间抄录的英语成语、谚语等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9 曹聪 张奎勇 徐晓 高建国 余昕 强涛 崔小云 biofans spring201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