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4月15日
不可或缺的恢复力 不论是全球金融危机,伊拉克战争的地缘政治后果,还是自然灾害的严重后果,所有这些事件的细节虽然千差万别,但其中也存在着某些显著的共性。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这些事件揭示了不同领域的相关性。现代世界错综复杂、变幻莫测,一件看似无害的小事件很可能会触发一次大灾难。灾难来临之前少有预警,人们就只有在事后才能看出之前那些不为人知、甚至可以称得上荒谬的征兆。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无法控制变幻莫测的浪潮,那么我们可以学习建造更好的船只。我们可以设计、重构各种组织、机构和体系,使其能更好地承受破坏,适用于更广泛的范围,更流畅地进行因势利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开始理解一个正在兴起的概念:恢复力。 由于同一个概念在不同领域会有细微差别,所以要精确地定义恢复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恢复力在不同语境中具体如何表述,所有这些定义都依赖于两项基本特质:在面对变化时的恢复力和延续性。借助生态学和社会学的术语,我们将恢复力定义为“系统、企业和个人在剧烈变动的环境中维持其核心功能和完整性的能力。” 不管是生态系统、经济体,还是社群,要增强自身的恢复力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增强系统的抵御力,从而防止越过此类关键的临界点,避免造成永久性的破坏;第二,维持并扩展系统的适应范围,以便更好地应对越过临界点后出现的情况。 本质上看,一个复杂的系统面临多少需要适应的问题,就会存在多少种适应这些局面的方法。然而,当代社会其实存在着种种限制,包括对组织效率的不懈追求、充满压力的生态系统、无所不在的相互联系等。这导致其中一些特定方法更受青睐。只要有恢复力发挥作用的地方,这类模式、主题和策略总会一次又一次地重现,规模或大或小。 恢复力优于可持续发展 不断增强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引发了社会层面与政治层面的反响,而这种反响是全方位的。其中一些人,属于所谓的“伊卡洛斯”阵营。这些人认为人类需要调整自己的步伐,放慢生活节奏,简化生活方式,更多地利用本地资源。“伊卡洛斯”的追随者提倡回归小型化,但是另一个“天定命运”阵营的成员则认为人类没有回头路,大家必须精明地处理这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人认为,无论怎样,人类都统治着地球。在发展过程中,总有一些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过去10年中,关于适应全球风险有许多讨论,都是关于这两个截然相反观点之间的交锋。目前的讨论都被纳入一个老生常谈的框架中可持续发展。 按照人们最初的构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在人类和地球之间实现广泛的平衡。最初,人们都觉得这个理念值得赞赏,无可辩驳。但在实践中,如果还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原则,就有一些过时了。从某些角度上说,这不奇怪,因为大多数理念都有一个社会生命期和半衰期。作为一个已经存在了40年的概念,可持续发展运动已经比其他社会运动延续得更久。然而,在这40年的漫长时间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大,现在已经大到了无聊的地步。(不妨举个我最近经常提到的例子:德尔蒙食品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新产品,就是把未去皮的单根香蕉包上塑胶包装。这家公司称这种新产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为这样一来,香蕉在贩卖机中的保鲜时间更长,给贩卖机送货的次数也就更少一些。用一种石油化工制品来包装未削皮的水果,如果这都符合可持续发展,那还有什么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 可持续发展还有两个更严重的缺点:第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要找到一个静止的平衡点,但是这个概念与许多自然系统的运行方式并不吻合。真正的目标应该是找到一种健康的动态形式,而非琥珀一样的化石。第二,对于我们当前经历的各种突发事件,可持续发展几乎拿不出什么可行的应对方案。而恢复力的思维方式却能够提供一套更广泛、灵活、切中要点的理念、工具和方法。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我们相信恢复力思想很可能将会成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扩展或补充。 为进一步说明这个观点,请参考下面一个思维实验: 假如我们将所有关心某个全球危机(比如不可逆的气候变化)的人都集中在一起,再假设把这些人都装进一辆汽车内。现在(仅仅指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让这辆车朝着悬崖加速行驶悬崖就是气候变化的临界点,一旦冲出悬崖,就有去无回了。 车一开动,有一群人先掌握了话语权,也就是采取“风险消减”的那类人。“快掉头!”他们叫道,“快踩刹车!最起码别踩油门!”在这个时段,这么说是天经地义。 然而,他们的意见没有被采纳。现在,这辆汽车已经如此接近悬崖,就算再踩刹车,汽车也很可能会翻下去。现在,另一类人会跳出来,他们想要占据道德高地:这就是采取“风险适应”的那类人。“我们应该马上制作一些安全气囊或者降落伞,”他们说,“不管我们喜不喜欢,事实都无法改变了”。与前者一样,一旦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这也是理所当然的行动。 在这两种观点之间转换,人们通常需要一个过程,有时这个过程甚至会花费一代人的时间。概括地说,在当代可持续发展运动中,风险消减阵营的人早就站稳脚跟,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了上风,当然这也是正常的。但是随着一些不可逆的全球危机的逐渐接近,现在人们开始向风险适应转变。在此期间,人们对恢复力概念的关注也日益增长。不仅是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在未来许多重大风险方面我们都能看到同样的趋势比如全球经济、公共健康、扶贫、企业战略,都是这样。 这并不是说我们必须放弃希望,将每种灾难都视为不可避免。不是这样的。其实,恢复力框架不是要完全取代可持续发展思维,而是要为消减风险提出一个不同的增补方案:我们要重新设计各种机构,鼓励动员我们的社区,让人们不断创新和实验。虽然我们要想尽办法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但是同时也应当帮助人们在事故突然到来时不至于手足无措。如此,我们才能够为长期性的转变争取更多时间按照前文的比喻,这可以视为同时对行进的汽车和逐渐接近的悬崖都进行彻底改造。比如给汽车插上一双翅膀,有了这种脱胎换骨的改造,那么刹车和降落伞就都不需要了。 摘自安德鲁.佐利、安.玛丽.希利 《恢复力: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你该如何应对?》 中信出版社2013年3月版 (完)
| |||||||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