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你知道韩素音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已有 6499 次阅读 2012-11-19 14:06 |个人分类:科文交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韩素音:从成都出发走向文学
 文·彭宗卫
科技日报,2012-11-17
韩素音一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的沟通

11月2日,华裔女作家韩素音在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享年96岁。韩素音是一位世界著名作家,她一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世界的沟通与理解,写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享誉世界文坛。1996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她“中国人民友好使者”称号。

很多人都知道,成都是韩素音走上文学之旅的第一站,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文学梦想,竟始于成都一家小小的产科医院。那时,后来那个文学意义上的“韩素音”还没有出现,她还只是一个涉世不深的女子,名叫周光瑚。

1938年8月,日本已大举侵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正在比利时读书的周光瑚决定中断学业,到抗日前线去当一名医务人员。返国航程中,她结识了第一任丈夫唐保黄并很快结婚。回国后,时事让二人经历了三个多月的奔波迁徙,行程数万里。

次年,24岁的周光瑚到成都进益产科医院做助产士。在这里,她很快与同样具有文艺气质的医院创办人满秀实成了好朋友。

满秀实是美国教会女医生,英文名字为玛丽安·曼利。她出生在重庆,关心中国命运,热爱文学,正想搜集素材写一本反映当时中国现状的小说。听周光瑚讲述自己辗转奔波的经历后,她十分高兴。二人商定以之为素材共同创作一部文学作品,周负责提供素材,满负责动笔创作。

写作期间,正赶上日军对重庆、成都展开相当厉害和频繁的空袭,但轰炸的炮火抵挡不住两个文艺青年的热情。小说《目的地重庆》终于在1940年夏末完稿。

小说写了一对勇敢的年轻人为了实现救国理想,历尽艰辛,从欧洲回到祖国参加抗日的故事。书中有部分内容赞扬蒋介石和宋美龄,故事情节都是用神化般的夸张手法展开叙述,国内读者阅后会感到有些情节脱离现实。而满秀实医生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让美国人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苦,希望美国人民支持中国人民抗战。

为此,周满二人在创作过程中反复探讨,为了“帮忙不添乱”,周所提供的一些容易让美国人“敏感”的问题,都被满秀实删掉了。最终,满秀实把故事改写成一个温和的,能引起美国人民同情的,“为中国效力”的故事。

《目的地重庆》于1942年初在美国出版,第一次用了“韩素音”这个笔名。但付梓后的周光瑚并没有自豪,反而产生了一种自卑感。因为书中虽留有大量周光瑚写的内容,但毕竟是满秀实在动笔创作,她觉得没有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思想感受,她认为自己没有写作能力。

此后一直到1950年,周光瑚再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她在颠沛流离中写的东西都保存在箱子里。她对人说,她的奋斗目标不是当作家,而是成为一个医生。1948年,她取得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会会员和外科医师学会会员学位,终于成为一个医生。

周光瑚和满秀实共同取笔名“韩素音”,“韩”是“汉”的谐音,“素音”的意思是“小而平凡的声音”。后来,这个名字扬名世界文坛,很少有人知道,当初它却是两个人共同拥有的笔名。她们二人谁先想到取这个名字,谁决定取这个名字,已经无法考证。但从这个名字出发,曾经最想做一名合格医生的周光瑚,命运从此改变。1950年,周光瑚独自用“韩素音”这个笔名出版长篇小说《爱情至上》,轰动东南亚文坛,成为知名作家。此后,她以这个笔名发表大量作品,“韩素音”从此取代了周光瑚。

1967年,韩素音在自己的作品中说:“一个作家的任务就是摸索和探求,在痛苦和沮丧中,在绝望和新的发现中摸索和探求。不管别人说什么或者做什么,我是从写《目的地重庆》开始走上这条漫长的道路,不知道通向何方。”

她的文字中充满对进益产科医院的眷恋,充满对自己的文学引路人满秀实医生的感激之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34012.html

上一篇:不同国家的Mendeley用户平均下载收藏的论文篇数
下一篇:俄罗斯科学家用谁的期刊渠道发表SCI论文?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8 柳林涛 刘伟 刘颖彪 曹聪 陆俊茜 魏玉保 刘玉仙 fans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