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物理学诺奖得主给科学教育支招

已有 8768 次阅读 2012-3-9 06:54 |个人分类:科普小兵|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育, 物理学

物理学诺奖得主给科学教育支招

武夷山

 

Technology in Society杂志200834期合刊发表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一向热心科普和科学教育的Leon M. Lederman的文章,Scientists and 21st Science Education(科学家与21世纪的科学教育)。他对未来科学教育的设想是:

 

在民主社会中,14年级(博主注:12年级大致相当于我们高中毕业级,14年级大致对应大二)之前的所有青少年,也就是未来的科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都要修习基本类似的课程,使整个人口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在这样的科学教育过程中,科学家(博主:此处理解为“科学工作者”,即可,不必是成就卓著的大家)可以帮大忙,比如,他们每周与中小学教师认真交流35个小时。

具体建议:想拿理科博士学位的所有研究生,理工科的所有博士后,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职业生涯的头三年中,每周至少拿出3小时的时间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师一道工作。

做这件事的主要成本是培训:将科学家培训成为“教师之教师”(博主:指让科学家给STEM教师上课或给与其他指导),可以搞为期34周的暑期课程,其中很多课程可以上线。培训出来的“教师之教师”主要服务于初中、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STEM教师。针对小学的“教师之教师”的培训相对要容易一些。

按照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想法,科学之知识有助于所有年轻人领略世界之美、世界之奇(wonder)和世界之脆弱性(博主:理解了世界的脆弱性,就会自觉保护环境,搞可持续的发展)。

 

博主:总之,莱德曼的思路是,科技人才教育要从小抓,而只有让科学家参与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才搞得好。昨天看到陈儒军博主介绍说,中南大学在搞试验:讲师只管科研,不用上课。换句话说,是要把科研与教育分开。莱德曼则竭力提倡科学家切实介入科学教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45668.html

上一篇:中国北方人日平均盐摄入量世界第一
下一篇:企业常用的研发测度指标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36 陈湘明 刘全慧 马欢 许培扬 金小伟 钟炳 赵国求 李泳 刘鹰翔 刘博 杨正瓴 王安邦 张龙 王号 黄晓磊 刘庆丰 夏鹭 边一 丁邦平 霍开拓 曹聪 逄焕东 罗汉江 武爱 吴超 平果 井然哲 赵凤光 张骥 鲍博 王春艳 魏瑞斌 高英 dulizhi95 xqhuang xch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