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追求刺激与科学传播 精选

已有 5146 次阅读 2012-1-30 07:57 |个人分类:科普小兵|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追求刺激与科学传播

武夷山

 

Science Communications(科学传播)杂志2007年第2期发表Yoori HuangBrian G. Southwell的文章,Can a Personality Trait Predict Talk about Science?(可以用一种个性特征来预测开展科学主题谈话的频次吗?),文章说:

根据Zuckerman1994年发表的著作第27页的说法,“追求刺激”的定义是:追求变化的、新颖的、复杂的、强烈的感受和体验,为了获得这种体验而宁愿冒各种风险――身体的、社会的、法律的和金钱的风险。朱克曼还说,追求刺激者倾向于成为谈话的主导者,但这一说法缺乏经验证据。

既然科学传播的共同目标之一是培养传播对象的批判思维和对事物的深刻认识,那么,科学传播人员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便是多产生一些科学主题的谈话。

既然追求强烈刺激者比较爱说话,那么就不妨用是否追求刺激作为识别与确定潜在扩散枢纽(hub)的一个门径。本研究试图测试出,追求刺激的个性倾向是不是舆论领袖的一个特征。

在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县随机抽样,进行电话访谈。愿意接受访谈者占26%,比电子邮件方式随机发放问卷的响应率要高得多。

用“简明追求刺激量表”(BSSS-4)来测试访谈对象的追求刺激的程度。问他们是否同意4个陈述:

1.我喜欢探索奇怪的地方;

2.我喜欢做吓人的事情;

3.我喜欢结交令人兴奋的、难以捉摸的朋友;

4.我喜欢新颖、令人兴奋的体验,即使追求体验时得违反一些规则。

同时,询问应答者上一周是否与别人聊过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方面的话题。

另外还有5个变量:

(1)    对本人理解科学能力的自我判断;

(2)    对科学之意义的自我判断;

(3)    对科学所持态度的自我判断;

(4)    教育程度;

(5)    职业。

控制这5个变量后,研究发现,追求刺激都是上周是否开展过科学主题谈话的显著预测指标。

本项研究的启示意义是:

1.         如何将科学传媒的传播内容设计成对追求刺激者有吸引力。他们接受了这样的内容,就会讲给其他人听。因此,拿电视节目来说,镜头编辑、拍摄角度、镜头推移、音响效果等都大有文章可做。

2.         把打算宣传的信息内容嵌入刺激值较高的节目当中。

    传统的科学传播思路是,尽可能让传播内容触及广大的受众。而本研究提出的思路是:针对追求刺激的民间舆论领袖做文章,然后希望他们去扩散节目的内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32593.html

上一篇:一种药的销售额相当于一个国家的GDP!
下一篇:美国幽默作家谈“两类人”
收藏 IP: 219.142.130.*| 热度|

24 陈小润 钟炳 赵明 沈海军 刘广明 鲍得海 吉宗祥 刘玉仙 陈湘明 王桂颖 曹聪 许文婕 韩健 赵凤光 张焱 王芳 谢鑫 柏舟 张文增 李学宽 吴吉良 魏瑞斌 crossludo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