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反腐思路背后的假定

已有 3700 次阅读 2011-9-6 06:26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反腐思路背后的假定

武夷山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Donald PalmerMichael W. MaherJournal of Management Inquiry(管理探索杂志)2006年第4期发表文章,Developing the Process Model of Collective Corruption(开发集体贪腐的过程模型)。文章说:

关于组织性、集体性犯罪的防治对策,人们一般提两条:治理改革与伦理学教育培训。

“治理改革”措施是基于这样的假定:人们走上犯错误道路之前,从事了理性的本利分析。因此,改革治理,使犯罪的成本加大,就能抑制犯罪。

“伦理学教育”措施是基于这样的假定:人们走上犯错误道路之前,从事了规范评估。他们没觉得自己有什么错,所以义无反顾地犯罪。

这两条措施的效果都很有限。

还应该意识到,某些人是滑向(slip into)了犯罪的道路,并非事先经过了审慎的算计。

 

博主:我们有一些中国特色的反腐措施,例如,据说干部轮岗的作用之一是防治腐败。有谁考察过这些措施背后的基本假定吗?似乎没有。某些单位,要求干部当众签署反腐倡廉责任书(“责任”的意思是:不仅自己要清正廉洁,而且要教育督促自己的部下反腐倡廉)之类的东西。这一措施背后的逻辑是:人是要脸的,当众签署了责任书,可能就不太敢乱来了。问题是:腐败官吏是要脸的吗?答案是明确的。因此,当众签署责任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83352.html

上一篇:让我发誓,凭什么呀?----《张静江传》摘抄
下一篇:社交与现世成功
收藏 IP: 219.142.128.*| 热度|

25 陈湘明 武京治 李学宽 化柏林 李泳 井然哲 刘波 唐常杰 俞立平 吴吉良 张运良 吴飞鹏 李永丹 杨秀海 王安邦 韩健 李霞 卫军英 尤明庆 张檀琴 逄焕东 王号 周忠浩 chanzhangzzd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