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本期刊的若干数据看国力的悄然变化
武夷山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是我最爱读的期刊之一。2009年7月号的该刊第一篇文章,著名未来学家Harold Linstone用一批数据回顾了1968年创刊以来的一些变化。例如:
通讯作者的地区分布:
1969-1998:北美,64%;欧洲,21%;亚洲,10%;其他,5%。
2008:欧洲,48%;亚洲,25%;北美,14%;其他,12%。
2008年来稿的地区分布:亚洲,55%;欧洲,26%;北美,10%;其他,9%。
(博主:可以看出,亚洲国家投稿很踊跃,但录用率较低。)
刊物订购数量的地区分布:
1974:美国,51%;欧洲,28%;亚洲,21%。
2004:欧洲,34%;亚洲,31%;北美,29%。
进入21世纪后,电子版下载数据比订购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根据ScienceDirect,该刊登载论文全文下载量的地区分布:
2001:欧洲,43%;北美,20%;亚洲,17%;其他,20%。
2008:欧洲,35%;亚洲,32%;北美,16%;其他,17%。
全文下载量最大的4个国家:
2005: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荷兰。
2006:美国,英国,荷兰,中国。
2007:中国,美国,英国,荷兰。
2008(截至8月27日):美国,中国,英国,荷兰。
2008年,有89个国家下载了该刊的文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伊朗的全文下载请求量与德国持平,中国下载量是法国的8倍多,印度下载量是俄罗斯联邦9倍多。
博主:类似的趋势在其他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发生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7: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